李光顺说要对郭元振且策且御,李潼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也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来是需要一定自由度的。
世道才士恒有,成就却各不相同,时势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土壤,君王器量则就决定了人才的成长上限,比如大燕皇帝安禄山。
当然这只是戏言了,但在正常的君臣关系中,君王气度如何的确是能决定臣子的最终成就。卫霍之流若生在桓灵之世,怕也难以铸就那般丰功伟绩。
郭元振本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这一点李潼早就了解,虽不至于完全的纵容,但也不会用寻常的标准约束。君臣关系本就是一个动态的磨合过程,若麾下所用千人一面,且不说这本就没有可能,首先阵营的成长性便被锁死。
“先讲一讲你此行经历,那蕃国公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抛开心头这些杂想,李潼又开口说道。
郭元振闻言后便连忙讲述起来,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述事,更将自己的一些感悟看法一并讲来。比如唐蕃商贸的背后缘由,川西土羌人情形势,以及蕃国权贵内斗的脉络。
郭元振言之翔(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