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练字顺便写四书文的时候,张元明就在客房后面的小院里摆刀架,站刀桩,也没有人回来打搅。
半个月后,在会考开启之前,他终于将四书文提升到了20级,书法提升到了19级。
至于武曲桩堪堪到了9级,武曲剑诀则到了10级。
清晨,方小悦早早就起了床,张元明去客栈厨房取了提前预定好的麦饼。
客栈外停着一排马车,这都是考生们提前预定的。
考虑到客栈距离考院较远,方小悦也没能免俗的订了一辆。
乘坐马车抵达考院,刚一下马车,方小悦就隐隐感受到了一股磅礴的气势压在了自己身上。
考院外站着一队队禁军。
这些禁军堪称大泽国最为精锐的士兵。
其次精锐的就是西北等等地方驻扎的边军,郡兵较之边军又要差上一些,县兵是大泽国正规武装力量里最差的。
而禁军并不像大家想象之中那样,只知道训练,不知道实战。
所有禁军士兵都是边军里的精锐抽调而来,他们需要在禁军服役五年以上。
与其它军队相比,禁军乃是直属于皇帝的军队。
他们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守卫皇宫以及皇帝出巡时的卫队。
而退出禁军之后,他们则会被委派到边军以及各地郡兵之中担任基层军官。
实际上,不少边军乃至于郡兵里的高层将领,都是由禁军士兵升迁而来。
这无形之中就加强了皇权对军权的掌控。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对会试的重视程度。
这一届会考的主考官,副考官等等官员已经早早进入考院就位。
考生们也陆陆续续从京城各处赶来,汇聚在考院之外排队,等候进入。
方小悦下了马车就让张元明乘坐马车回去了。
毕竟这会考相对于省试而言,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完全没必要在外等候。
不过会试的考生规模丝毫不亚于省试。
简单来说,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考生除了来自于各省的举人之外,还有来自于国子监的监生。
这国子监在大泽国的地位差不多就等同于方小悦原世界的大学,里面的教授什么的都是大泽国颇有名望的儒生,甚至于还有几位乃是大儒。
而国子监的监生则有几个来源。
其一便是秀才,明面上,秀才可以通过被大儒、地方文宗乃至于官府推荐进入国子监就读,但实际上就是富人子弟避开省试参加会试的捷径,需要交钱。
当然,这个学费就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承受的。
一年少则200两,多则上千两。
其主要就是看推荐人的身份而论。
当然也有不是秀才功名,但家里捐钱够多而进入国子监的。
因而这种监生也被称为捐监。
第二种就是荫监,多数都因为父辈为官而获得的恩荫,也有父辈死在任上之后的朝廷恩典,被称为难荫。这种监生连秀才都不用考,就可以参加会试,着实是占了父辈的光。
第三种则是举监。
但凡会试落榜的举人,都可以申请进入国子监就读,等待三年之后的会考,同时提升自己。
因而叫举监。
当然,举监本来就拥有参加会试的资格,但他们进入国子监也是要交一定学费的,只不过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导,以及结识一些人脉,每次会试之后,都会有不少举人进入国子监就读。
大泽国一共有四十八省,光是这些省进京赶考的举人就有三千多人,再加上国子监也有一千多人参考,因而这届会试的考生人数达到了五千人之多。
方小悦排在队列里,看着几条通道上排得密密麻麻的考生,心里也不由得叹息。
这考生就有五千多人,可偏偏由于大泽国承平两百多年,上上下下的官位早就填满了,每年空出来的官位也是很少的。
因而这些年的会试,每届录取名额基本上都在4050人之间浮动。
有些年份的会试录取名额甚至于只有30来人。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开国之初的时候,举人就可以做到三品大官去,而现在举人任官上限被牢牢锁定在正七品的主要原因。
猛虎道长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