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
其实本来这边是有不少胡同的,各有名字,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一片都叫这个名字了。
这地儿的变化真的很大,就说这个南锣鼓巷,从银锭桥、烟袋斜街还有反正好几条街吧,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
就看那沿街的商户,在以前的河边,那还主要是酒吧,当初有不少知名的地下乐队都在这里混过。
但现在,出现了不少网红小店。
买的东西,反正基本上都在宣传是老口味,地道的京城老风味儿,可是这些就只看价格,那真的是一点儿也不地道。
应该说是这一片胡同真的是现代坑钱化了,也确实是个旅游景点了。
还好,巨基硕也是熟悉这一片了,不然,很可能也会花许多钱,买那些很可能上个月才挂出牌子的老京城地道美食。
时间差不多了,直奔文艺电影院。
一来就被震惊了,因为有好多人。
但,一看到这么多的人,巨基硕就又笑了。
他猜的是,莫非沈老师来了
原本是真的没想到,毕竟,就从网络上的一些消息来说,好像都没有说这个事儿。
而且,就从常理上想,沈老师肯定得优先美人鱼这部片子嘛。
这可是超级大制作,而且,就当下的宣传气势来说,沈老师好像要单挑整个春节档一般。
他一个能打的过那么多的明星吗
大概是不行的吧,但,不管如何,那也应该以美人鱼为主吧,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次的单挑变的有些希望。
所以,就目前的局面来说,沈放就不应该来这个文艺电影院。
就算这个电影是他开的。
好吧,这是巨基硕的想法,这想法是有些道理的,可毕竟他是他,沈放是沈放。
现在,不是很好嘛
沈老师来了,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还好自己有票。
“各位,今天来到这里,有些突兀”
“不突兀哈哈”
“沈老师,多跟咱们聊一聊吧”
等巨基硕坐在这个小电影院里,他感觉这根本就是一个首映式。
当然了,这年头已经不流行那种很大规模的首映礼,基本上都是一些小活动,或者是线上的活动。
现在,那应该电影幕布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小舞台,沈老师还有陶老师以及张家宁跟热芭,以及金锁
这个组合实在是有些奇怪,要说沈放跟陶老师,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们俩就是百鸟朝凤嘛,毕竟这部电影很明显就靠着他们俩人撑着了。
可是,张家宁跟热芭以及金锁是怎么回事
她们确实够漂亮的,真的是争奇斗艳,让人赏心悦目。
但似乎跟这部电影关系不大呀
好吧,可以作为嘉宾过来,这也是说得通,但还是感觉很奇怪的。
毕竟这是大过年的,金锁她不忙吗
至于另外两位热芭可以是从美人鱼那边直接跟过来,至于张家宁,似乎就是有个比较特别的说法吧。
巨基硕其实是比较关注这部百鸟朝凤的,而这部电影虽然是小透明,虽然是炮灰,可也是做了一些宣传的。
其中就有一个点,叫做特别客串。
这个客串的角色还保密,到底是谁,肯定是等上映了再公开。
那现在看来,莫非应该就是张家宁吧
好奇怪,原本也没什么线索,但眼下就是觉得张家宁的可能性最大。
似乎也对嘛,金锁总不会来客串吧
她现在咔位那么高。
而热芭的长相太西域风情了,这部百鸟朝凤虽然是在西北拍的,可还没有到那边,她的脸蛋儿确实是不合适。
巨基硕这边想着,而活动已经是过了有一段了,这问题也变的十分古怪。
“沈放老师,之前看了你的美人鱼。”
“怎么样不用说了,一定是笑惨了吧”
“哈哈确实如此,但”
“想问啥”
“就想问问,你是怎么把这个东北霸总给演出来的”
“啊问这个”
沈放面对这个问题,就只是他的表情,便让小电影院里的观众笑的不行了。
不过,这个问题巨基硕也很好奇,他还没看,可现在网络上就已经有不小的热度了。
沈放东北霸总。
直接干到了热搜,话题度非常的高。
这年头真的很厉害,网络可太快了。
问问题的当然是个女粉丝,这问题也有些刁钻,但也很明显,女粉的问题重点应该是,你怎么做到这么丝滑的
网络上之前可是有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
主要就是在说,东北出不了霸道总裁。
可眼下沈放演的还如此惟妙惟肖,甚至还不刻意。
真的就挺好玩。
那么,这个问题巨基硕感觉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有趣的是,沈放的回答却并不是从霸总或者东北开始的。
而是话。
“其实,这个事儿的关键,就在于东北话。
我不是想讲课啊,但这个语言的问题还真的得说说。
得从普通话的定义开始说。
大学学文学的同学应该知道,普通话的定义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而这个北方方言,实际上指的就是东北话。
有了解细节的朋友应该很清楚的,普通话的取样,就是在承德的一个县。
虽然这个地方现在算是河北了,但在以前其实这是东北,而且,去过那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那边的生活习惯还有许多东西,跟东北没啥两样。
菜饭口味都是一样的。
所以,东北话跟普通话是非常相似的,要说口音的话,越往南口音越重,到了龙江口音反而就轻的多了。”
真的好奇怪,沈放为什么要说口音呢为什么说普通话呢
就算是东北人的张家宁,也不禁多看了他两眼。
这货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至于说热芭少看少看,但又忍不住看看,毕竟她也会说一些东北话。
而金锁,光明正大的就是看,脸上笑的那叫一个媚。
简直了。
可到底为什么呢
还好,沈放接下来就给了答案。
“在我看来,当然了,只是一点儿个人的小看法。
东北话跟普通话的关系,就是东北话比较的随意。
本来就很接近普通话,然后自己说的比较随意,比较可以说放肆吧,在东北那个天地里,想怎么滴就怎么滴。
放肆的很,或者就是放浪形骸。
这就产生了一个结果,便是大家所说的,很接地气。
纵观春晚,或者干脆说小品,也是如此。
我之所以说这个口音的问,我相信大家能懂。
就好像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东北话形容色彩,大概是这样的。
说黑,就是却黑。
说白是煞白。
说蓝是瓦蓝。
说红呢
通红,这其实是普通话。
但大家知道嘛,这个通红得这么说。
就说看到某人:嘿,你这小脸蛋儿痛红啊。
这通红,在这个时候,就是痛红,得发四声。
甚至你说的狠呆呆的也行。”
沈放说到这里的时候,许多人已经在笑了。
不过,他说的确实非常的对,通红就是普通话,这个词儿甚至非常的早,苏轼诗词里有出现过。
但痛红,就是东北话。
那么
“大家想知道为什么”
许多人都摇了摇头,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