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三国:谋圣!孙坚跪求辅佐! > 第一百二十章:狼烟四起,群雄争霸

第一百二十章:狼烟四起,群雄争霸

若是未来大战,青州处于冀州和徐州、兖州的夹击之中,根本无路可退。

袁绍总不可能退到海外吧

反观冀州,虽然是黄巾军的起源地,但处于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就算黄巾之乱影响,依旧粮草富足。

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这就是冀州的底蕴

况且冀州西邻太行山、东临渤海,南侧黄河拱卫,北侧还有幽州充当城防防备异族。

若是谋取冀州,与青州互为犄角,大事可成了

这也是袁绍为何拼命想要夺下冀州的原因。

其实袁绍很早就想要谋取冀州了。

在十八路诸侯讨董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

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

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

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袁绍也早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了

冀州,他是势在必得的

如今利用粗盐的经济战打不成,袁绍只能另辟蹊径,与公孙瓒联手。

袁绍许诺,只要夺下冀州,让出一半给公孙瓒。

当然,袁绍费尽心力谋夺冀州,自然没有这么大方了。原历史袁绍就食言了,以至于引发两军界桥大战。

以袁绍的性格,这一世两人还要闹掰

可公孙瓒没有未卜先知,也没有刘辰的熟知历史,对于袁绍伸出来的橄榄枝,公孙瓒答应了

如今公孙瓒的处境也不太好

刘备擢升渔阳太守后,还真的是尽职尽责,关羽和张飞在军事上面,成为刘备的助力。

不过刘备毕竟是从县令跳到太守,一县之地与一郡之地,有着天差地别,为政方面出现不少失误。

幽州牧刘虞并没有责备刘备,反而指导为政刚要,对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虞此人仁善,爱戴百姓,为政宽仁。正好与仁义的刘备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刘备在平原县执政的仁名,也让刘虞对其十分满意和认可。

别看刘备未来成为蜀汉大帝,但那也是因为刘跑跑一路跑出来的经验。

如今勉强算是初出茅庐后崭露头角,执政能力还很稚嫩。但在刘虞指导下,突飞猛进。

以至于刘备与刘虞的关系,越发密切起来。

刘虞此人的为人,高傲如关羽,都钦佩不已

三国志有云: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关羽傲上而善下,但刘虞,实在是让他傲不起来。

堂堂幽州牧、汉室宗亲,清正廉洁,那衣服破的缝缝补补,连关羽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有一次三兄弟拜见刘虞,看到他的饮食,连荤菜都没有,清廉节约的作风。

让三兄弟为之动容。

刘备和关羽敬佩刘虞,张飞这位弟弟,自然是哥唱弟随了,况且对于士大夫、汉室宗亲,张飞天然就有好感

刘关张三兄弟对刘虞有好感,这就让公孙瓒难堪了

公孙瓒还打算回到幽州后,联手刘备,架空刘虞,夺下幽州大权。

谁知道刘备这兄弟,胳膊肘往外拐,这让公孙瓒与刘备的关系,显得有些微妙

在刘虞和刘备的夹击下,公孙瓒感觉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也有些越发难堪起来

刘备倒是很会做人,依旧待他如兄长,可公孙瓒知道,若是他想要让刘备出手对付刘虞,刘备是万万不可的

如此一来,袁绍想要让他联手夺下冀州,让公孙瓒有些心动

夺下冀州,分到一半土地,就能暂时跳出幽州这片“苦海”了

公孙瓒的右北平,也就是后世的唐山、秦皇岛一带,虽然是沿海,但如今还未开发,天气苦寒,土地恶劣,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发展之地。

若是能夺下冀州一半土地

虽然公孙瓒的北平郡与冀州渤海郡,还隔着一个渔阳郡,但其实渔阳郡沿海不少县城,已经落入他掌控之中。

刘备也没有在意,这段时间他除了与刘虞学习为政纲要,就是与关张两兄弟在渔阳郡边防守卫。

匈奴南下并州,幽州这边也有鲜卑、乌桓劫掠,刘备还没有多余精力关注落入公孙瓒的地盘。

这就让公孙瓒几乎可以与渤海相连起来。

若是与袁绍联手夺下冀州,得到渤海等郡县,完全可以将沿海包围起来,势力膨胀不说,也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了。

一念及此,公孙瓒答应下来了。

袁绍闻讯后,大喜过望,两将联手,对冀州牧韩馥强势出手。

北方狼烟四起、群雄乱战,南方也不太平。

汝南袁术与荆州刘表大战,争夺南阳。

原历史,袁术有着孙坚这员悍将冲锋陷阵,依旧因为孙坚被黄祖射死而战败收场。

这一世没有孙坚,袁术手下将领谋臣,根本无法与刘表手下的荆州势力媲美,连战连败,以至于南阳失守。

袁术再也无法对荆州刘表形成威胁了

这一战战败,也让袁术大惊失色,南阳成为荆州刘表的桥头堡,随时可以对汝南形成逼迫态势。

这让袁术陷入恐慌之中,已经准备迁离大本营了。

如今南面荆州有刘表,虽然是对手,但根本打不过。

东面徐州有陶谦,这是盟友,万不得已不能撕破脸。

西面,或者说西北方向河南尹,那将直面京师,孙坚大军、京师北军五校等十多万大军驻守,袁术还不敢憾其锋芒。

留给袁术的道路,只有两条了

要么前往东南方的淮南,雄踞江东地界。

要么北上兖州,并吞河北。

淮南方向,也就是扬州在长江以北的一些郡县,袁术已经在暗中布局。

这里北上可以吞并徐州、南下可经略江东,进可攻退可守,也算是战略要地。

但问题是,前面说过了,陶谦现在是他盟友,袁术迫不得已,不会对徐州下手。

若是袁术率兵前往淮南,势必引发陶谦担忧,他不想引起陶谦的误会,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前往淮南。

况且江东如今世家横行,山越之乱,袁术方才战败,没有余力应付这些战事。

兖州方向。

不知是不是老天垂怜,兖州牧刘岱不久前与黄巾军交战阵亡,兖州权力处于真空期。

朝廷还没有委派刺史上任,袁术想要趁虚而入,先夺下兖州,造成这个既定事实后,再利用家世关系买通官职。

届时雄踞兖州,进退自如。

这时又一个消息传来,更加坚定袁术夺下兖州的想法。

北平太守公孙瓒,暗中联络袁术,想要夹击袁绍。

公孙瓒显然不满足冀州一半的土地,况且他也需要预防袁绍食言而肥。

袁绍想要利用公孙瓒驱虎吞狼,解决韩馥,吞并冀州。公孙瓒何尝不是想要利用袁术,前后夹击袁绍呢

现在的各路诸侯,哪怕有盟友关系,但也是互相算计,都是为了利益为上

袁术本就有前往兖州的想法,此时公孙瓒的计策,正合他意,双方一拍即合。

就在袁绍对冀州出手的时候,袁术也对兖州出手了。

为了保险起见,袁术甚至让徐州陶谦牵制青州袁绍的势力,避免这个“婢养子”跑来插手。

天下乱作一团的时候,在河东待了一年多的刘辰,也准备班师回朝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并州人口从原本的六十多万,暴涨到一百二十一万。

凉州的人口增长幅度没有这么大,但也从四十多万,增长到六十多万了。

这些都是刘辰利用“雪花盐”贩卖,获取的金钱,以及劳作报酬,吸引来了的迁移人口。

再加上这段时间,天下烽火四起,群雄乱战,北方袁绍、公孙瓒、韩馥大战,南方袁术、刘表交战,让百姓们纷纷逃亡。

有些前往江东,有些西进京师,最后被转移到并州这边。

在这些人口的带动下,京师直通边关的水泥路畅通了。

当然比起后世的水泥路,不管是排水还是道路平整,都有着巨大差距。

但跟后世比烂,跟如今三世纪的汉末比,简直就是平整的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有着道路的便捷,河东运往边关的建筑工程材料,不管时间、还是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都大大缩减。

以至于不到一年时间,并州、凉州、幽州这一带连成了一条长城。

实际上,当初秦始皇修长城就修了不少,后面汉朝四百多年,不少君王也修筑不少。

看似三州长城相连,实际上并不是很长,只是将那些缺口填补,塌方的城防修缮。

这才不过一年多时间,将并州和凉州的城防完全包括起来,并且相连幽州城防。

这段时间,那些鲜卑异族每每派出骑兵袭扰,因为当长城相连之后,他们南下劫掠大汉的难度就增加了。

绝对是难如登天的地步

但有着并州军吕布、张辽、高顺、臧霸等悍将强军,这些塞外异族闻风丧胆,根本不敢靠近。

这也让工程队顺利的修完整段长城,将并州大部分郡县包围起来。

凉州方面也是如此步骤。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寻常百姓,都知道长城的好处。因此大力支持,众志成城。

这才有了一年长城相连的奇迹发生

刘辰有着这项政绩,他的威望和底气更足。

哪怕红薯、土豆和玉米,还没有普及天下,让天下再无饿殍,但太傅之职,已经没有人觉得他受之有愧。

而且因为刘辰的政绩,并州、凉州、河东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

因为刘辰让原本不设防的边防,如今穿上了“铠甲”,足以靠着城防抵抗异族的侵略。

那些异族因为骑兵机动性,在大汉疆土信马由缰的情况,如今不复存在了

这就给了边关百姓安全的保障

刘辰也成为边关百姓歌功颂德的存在

当刘辰离开河东的时候,百姓们自发相送,这一幕让不少当地大儒、名士、士子都为之动容,将此事编入地方志流芳百世。

刘辰回到京师,汉帝刘协亲自率领满朝文武,出城十里相迎。

这等恩宠,震惊朝野,震动天下

刘辰也没有居功自傲,远远就下马,受宠若惊的上前拜见刘协。

一年多不见,刘协从原本的一米三长到了一米五,稚嫩的神色也逐渐的成熟起来了。

看来从原本的傀儡皇帝掌权后,刘协也在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励精图治,学习将这个国家治理好。

君臣一年不见,却没有生疏感,群臣退下后,只剩下刘协、孙坚和刘辰等核心人员交谈。

他们一边交谈,一边向着上林苑而去。

那里不仅有红薯、土豆和玉米,这等可以让大汉天下再无饿殍的神器。

还有刘辰一年前就命人建造的农业大学。

如今农业大学校区数栋建筑鳞次栉比的出现在上林苑,这些校区里面并没有学子,因为还没有开始招生。

不过刘辰当初发明创造的活字印刷术,改进造纸术,就在这里进行生产,然后直接印刷那些书籍。

这一年多时间,大儒蔡邕借过来的万卷藏书,以及国家图书馆兰台里面可以抄录的书籍,已经全部抄录完毕了。

刘辰之所以赶回来,除了因为想要对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下手,打服那些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的诸侯,也是准备对农业大学进行招生发展了。

这里将是大汉未来平民人才的摇篮

这里也将是刘辰未来能否推行“科举制”的试验地

这里同样也是刘辰准备将后世学科普及,对儒学冲击的改革区

解决了并州、凉州一带隐患后,刘辰终于将背包中的数理化取出来,亲自编辑印刷。

农业大学,教的不仅仅是儒家教育,还有数理化等科学知识

此举不仅是对世家进行冲击,也是对儒学正统进行冲击

自从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后,儒学成为大汉的正统思想。

甚至影响后世历朝历代两千多年。

刘辰的科学教育问世,必将对儒学进行强势冲击

若非汉帝刘协的支持,以及手握兵马大权并州系、凉州系、孙坚这位岳父系,还有京师北军五校等京系的军事实力支持,刘辰还不敢这么直接。

但现在,时机成熟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