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特么才是真正的朝堂暗流汹涌的争斗,哪像刚才那般简直如同菜市场讨价还价似得
杨彪这个“解决粮食问题”,看似“两全其美”,但真的是将刘辰架在火上烤了
解决了问题,刘辰擢升太傅,于他们而言只是做个顺手人情,卖给陛下面子,有没有什么顺势
什么三公之上,什么辅佐大臣,实际上,真正衡量一个官职的大小强弱,看的是世家底蕴
袁绍四世三公,不过一个渤海太守,但冀州牧韩馥身为袁家门生,却只能弃官逃离。
这就是来自世家底蕴的压制,冀州牧比渤海太守大,并且是上级关系,依旧倍受压制。
所以就算刘辰成为太傅,还真的可以踩在三公头上吗痴心妄想而已,不过一个虚名虚职罢了
所以解决了问题后,杨彪等公卿又没有损失,反而有举荐人才、慧眼识人的美名。
若是世家通过舆论操作一下,譬如利用“月旦评”的影响,说不定可以将杨彪等公卿吹捧成处于主导地位了。
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刘辰绝对就是死定了
得不到太傅一职不说,对于汉帝刘协的威望,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刘协执意要让刘辰兼领太傅,如今刘辰无能为力,不就是识人不明,不就是无能的表面吗
这样的汉帝,虽然众人表面不说,但心中更加不会信服,更加不会服众。这不就给他们世家招揽人才的机会了吗
还有天下的士子,本就群情汹涌,刘辰解决不了问题,那口诛笔伐,一个唾沫一个钉都能喷死刘辰。
然后靠着舆论,转嫁给百姓们,让百姓们继续喷刘辰无能,甚至难以为继、易子而食的百姓们,还会将这股怒火发泄到刘辰身上。
届时偌大的大汉,也没有刘辰的容身之地了
这一计,还真的是“两全其美”,但美的绝对不是刘辰,不是汉帝,而是他们公卿世家啊
袁绍感慨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可以站在崇德殿内,显然都是大汉最顶尖的人才,就算一些人站在末尾,对比这些大佬官职很低,但同样是帝国精英
因此这些人都不傻,很快回过神来,明白太尉杨彪话中真意,这真的是釜底抽薪
现在就看刘辰敢不敢接了
汉帝刘协虽然听不出话中味道,但他还不算是乾坤独断、刚愎自用的君王,因此将目光望向刘辰。
曹操、刘关张等人,也将目光望向刘辰。
对于这些与刘辰和孙坚有过并肩作战的同僚、战友们,他们是不希望刘辰接下来的。
因为这根本是完不成的任务
粮食问题,就算没有此次董卓之乱,十
若非没有粮食,天灾人祸,收成不行,以至于百姓们连口吃的都没有,需要易子而食的地步,他们又怎么会揭竿而起呢
黄巾起义又怎么会发生了
可以说,粮食问题,已经是大汉跗骨之蛆的弊端,根本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
太尉杨彪此计甚是歹毒,刘辰若是接了,未来必将会受到落井下石的牵连,恐会危机生命啊
“不过若是不接”
曹操心下感慨:“刘先生智谋超绝、神机妙算、学富五车、运筹帷幄的能力,就会被他们贬低的一无是处了不愧是杨太尉,这一招,简直就是一箭三雕啊”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