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诡三国 > 第3775章 霜锋寒甲胄,民瘼裂重闱

第3775章 霜锋寒甲胄,民瘼裂重闱

第3775章 霜锋寒甲胄,民瘼裂重闱

邺城的秋天,天色总是阴沉得越来越早。

灰黑的云层自太行山压来,沉甸甸地悬在城头,将这座北方雄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漳河的水位越来越低,裸露的河床上堆积着枯黄的芦苇,风从河面上刮过,卷起枯叶和沙尘,拍打在巍峨的城墙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无数细小的爪子在挠抓着这座城市的神经。

也抓挠着曹丕的神经。

关键是曹丕还不能发疯,癫狂,歇斯底里,更不能一边歇斯底里的嚎叫着,一边表示你们不能说我歇斯底里……

毕竟当下不是我弱我就有理的时代。

在华夏的古代,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鼻孔朝天藐视四方的,根本不懂什么是谦虚,什么是内敛,什么是文化自信……

因为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再强调要什么自信。

没错,就是汉唐。

汉天子会带着人马,提着刀枪到大漠骂街邀战,耶耶刚灭了百越,儿郎们还没杀痛快!你个鳖孙有种就出来和耶耶大战三百合!

唐天子会拍桌而起,你们什么可汗单于,都比老子小!老子是天可汗!谁赞成,谁反对?!

那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小心翼翼,强调要谦虚谨慎,要展现文明礼貌,甚至以我弱我就有理来标榜自身,来绑架他人的呢?

世界从未和平过,人类所有的历史,都是在战争间隙当中发展起来的。

汉如此,唐如是。

大汉现在已经近四百年了,竟然还在用汉初的制度,汉初的律法,汉初的标准,汉初的架构……

听起来很可笑,但是现实更可笑。

曹丕等人防御骠骑军的方式方法,也依旧是老一套。即便是他们自以为已经做出了许多的新举措,但是骨子里面,根本没有多少变化。

邺城的城墙上,戍卫的士兵裹紧了单薄的衣衫,他们的甲胄在暮色中泛着冷硬的光。

有衣衫,有甲胄,符合汉代戍守的要求和标准。

没错吧?

可是实际上又有谁会去管除了这些衣衫和甲胄之外的事情?

如果细心一点,或许就会发现,这些城墙上戍守的兵卒,虽然大多数时间都看向远方,但是当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城内的时候,眼眸之中流露出来的才是更深沉的情感……

那里有他们的家小,有他们牵挂的人。

有那些高官小吏根本不在乎,而他们在乎的人……

曹丕站在北邺城的城楼之上,玄色大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他的面容冷峻。

自从在陈群面前表示了强硬之态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也算是全城最高的城楼之处,展现一下什么是冷峻。

当然,偶尔也会示范一下什么是嘴角一勾……

曹丕觉得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嗣子应该展现出来的姿态。

不仅如此,曹丕还与陈群日夜不休,制定了详尽无比的《邺城守御令》,几乎将所有的守城细节都考虑到了。

这份守御令,一共三卷,可谓字字句句皆是防御邺城的金科玉律,被邺城上下的官吏们奉为绝对权威。

比如说,守御令中规定,战时实行宵禁。

所有城门由城防戍卫严格把控自不必说,城内主要街道设置哨卡路障,亦有戍卫军兵值守。就连各坊门,也派有专职人员,日夜盯着坊丁,不可随意开启。每日仅上午和下午分别开启两个时辰,出入者需持官府签发的通行符节,上书姓名、住址、事由,并加盖官印。

还有类似于战术分隔。

城内不管是南城还是北城,皆实行坊市分隔,各坊设坊正,每百户设户长,每日都需要上报人口变动情况。一来方便统计,调用民夫劳役,补充战损,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可疑之人,驱除内奸。

如此种种。

一切都为了最终的胜利。

一切都为了抵御骠骑军。

一切都为了……

似乎很完美。

邺城北城之中的官吏,捧着精抄的《邺城守御令》,沉甸甸的卷起,宛如捧着镇妖塔、降魔棒,各个红光满面,奔走城坊之中,将这《邺城守御令》一一落到实处。

曹丕对此颇为自得,有时还会亲自去检查各项防务的落实情况。

譬如今天。

曹丕走下城楼,就没有回丞相府,而是来到正在加固的瓮城前。

数百名民夫正在官吏的呼喝下挖掘一道壕沟,并且在沟底埋设尖木桩。

民夫们衣衫褴褛,面色饥黄,手中的工具陈旧不堪。

曹丕突然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尖捻动。

这土质太松。他皱眉道,声音依旧冷峻,传令!壕沟内壁需用夯土加固,必须夯实!若是不然,一场大雨就会坍塌!这里需要重做!

随行的工曹掾史连忙应诺,额角渗出细汗,死命瞪着那个负责此地段的小吏,眼神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

至于那些衣衫褴褛的民夫……

啊?

要以大局为重,现在关键是什么?

防御骠骑军啊!

那么一切以防御骠骑军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在必要的时候,邺城城守自然是有权征调这些百姓民众协同防御……

所以衣衫褴褛能算是什么事?

没让他们出城自生自灭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

没错吧?

曹丕目不旁视,一路往前,来到武库。

曹丕的检查很严苛。

武库校尉早已得信,率众在门前跪迎。

库内灯火通明,兵器架上整齐地排列着长戟、环首刀,墙上悬挂着强弓硬弩。

曹丕让人随机抽取十张强弓,亲自试拉弓弦。

又命人搬来一筐箭矢,逐支检查箭镞的锋利程度和箭杆的笔直。

第三号弓弦张力不足,第七号弓臂有细微裂纹。曹丕又是冷声说道,将那两张有问题的弓掷于地上,还有这些箭!你们自己看!每一壶里面,必然有些箭羽歪斜!若是战时,这就是在谋杀自己的同袍!

武库校尉扑通跪地,甲胄与青石板相撞发出沉闷的声响,末将失职!

不是失职,是渎职。曹丕的声音如冰,给你十二个时辰整改。明日若再查出问题,军法处置!

最严重的问题,在粮仓。

粮仓位于城北高地,由十余座巨大的仓廪组成,外围有重兵把守。

曹丕不仅查验粮囤,更命人深入仓廪底层,取出各层的粮样对比,当发现底层的粟米有霉变迹象时,整个粮仓的官吏全都面如土色,跪地请罪。

立即组织人力翻晒,霉变的粮食单独存放,可作为牲畜饲料。

曹丕的处理出乎意料地务实,但从现在起,每日派出三队人马,一队巡查粮仓,一队监督粮价,一队暗访黑市。发现囤积居奇者,立斩不赦。

曹丕特意召来仓曹掾史,目光如刀,我知道你们惯常的手段!好粮充次粮,虚报损耗,倒卖军粮!今日我把话放在这里,战时不同往日,谁敢动军粮的主意,我诛他三族!

是,是是是!

下官遵令!

世子放心!

曹丕的巡视队伍浩浩荡荡,前有旗手开道,后有甲士护卫,所到之处,官吏无不战战兢兢,百姓纷纷回避。

他们穿过刚刚清扫过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商铺门窗紧闭,只有几家被特别允许营业的店铺开着门,掌柜和伙计满脸笑容的站在门口,仿佛摆设在橱窗里的木偶带着笑的面具。

有百姓采买么?

曹丕问道。

有,有,世子放心。

木偶回答。

要做好粮食供给,让百姓放心。

是,是,世子放心。

世子很满意。

在他看来,邺城的防御固若金汤,政令畅通无阻。

他看不到那些刚刚被赶走的流民乞丐留下的残迹,闻不到角落里垃圾被匆忙掩盖后散发的异味,更听不到紧闭的门窗后那些压抑的怨声。

邺城百姓已经很难获得正经的粮食了……

可是曹丕并不知道这一点。

因为他住在北城。

北城商铺虽然关了许多,但是还有不少正常营业。

而且对于陈群等士族子弟来讲,保证北城正常运作,也是基础操作,正确选择。

邺城南城北城之间的物资分配差异,在大汉当下,几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