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逆袭从上元开始 > 第一百九十章 齐人之福

第一百九十章 齐人之福

而李贤才一走,李治就直接开口了:“诸位爱卿,觉得太子此次可当重任吗”

戴至德拱手道:“微臣知晓陛下想要快些将太子培养成才的心思,但是,这个命令,还是有些儿戏。”

李治点点头,他一样不认为太子真的能够将这么大的事情扛下来,历来,哪怕是低于这等规模的灾情,都是至少两个三品以上大员负责的。如今,太子虽然对于政务能够处理得合乎规范,但是,涉及到这种具体的事务,就未必了。

虽然有点坑害的意思,但是,李治还是很想让太子吃点亏,人啊,不吃亏,是不会获得成长的。

戴至德也知道圣人的意思,所以,他刚刚,甚至没有阻拦。

在他看来,虽然让太子主持赈灾,不妥当,但是,耗费一些时间,能够让太子获得成长,实在是不要太划算。

张文瓘忍不住开口道:“陛下,老臣等人,是否要做好准备,随时接替太子”

李治笑道:“做好准备吧,但愿这一次对太子的打击,不要太厉害。”

张文瓘等人,都是拱手行礼。

遇到大灾,粮食涨价,这一点,是所有人都清楚的。

出了大明宫的李贤,并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在李荇等人的护卫下,乔装到长安的各个粮店,看一看粮食的价格。

这一番抽查下来,若不是李贤拦着,恐怕李荇等人,都要冲上去把粮店拆了。

勋贵、高官之家,虽然对这个价格颇有微词,但是,却买得起。

小官员虽然对这个价格感觉到肉疼,但是,为了吃,还是要咬着牙买粮食。

至于平民百姓??

这个价格,直接就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或许,灾难初期,还能咬着牙变卖家产,撑一段时间,但是,持续一段时间,肯定要出现饥民了。

“殿下,让他们这么胡搞下去,岂不是要民不聊生朝廷为何不斥责他们,把粮价降低下来受灾的只是关内道,别的道不是还有粮食嘛,调过来不就好了”

听着李荇絮絮叨叨的,李贤终于还是忍不住给他解释。

“傻瓜,你以为这些粮店,都是普通商人开起来的他们的背后,最起码也得是勋贵,更往上,则是世家。或许有那么一两家粮店,是富商开设的,但是,混迹在勋贵和世家的队伍里面,他们也不怕来自朝廷的责难。”

“至于从别的道调集粮食,你也不想想,距离有多远运输有多难一车粮食,运输的人,没等运到地方,路上就给吃光了。最多,也就是距离实在是近的州府,能够彼此之间援助一些而已,还不能太多。”

听了太子殿下的讲解,李荇这才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了。

看了一圈儿长安城内的粮店,还有一些临时增设的粮店,就已经是临近天黑了。

城外去不成了,也不用去。李贤很清楚,如今出了长安城,长安周边的情景,一定会让他心酸。

这就是封建社会必然出现的场景,农民作为被压迫的最底层,永远没有抗击灾难的能力。若是后世,只要是富裕一点的乡村,就算是国家不给赈济,自己也能扛过一年的旱灾。

古代则不一样,家无余粮,大唐建立之初,百姓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些天地,还没耕作多少年,这些土地就慢慢成了地主、勋贵、世家的了。

因为他们守不住,脆弱的抗灾能力,导致他们家中一旦出现大事,就必须要通过售卖田地,来换取钱财。地主、勋贵、世家,因为本身的底蕴,才能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

很难想象,当所有的农民,都没有了安身立命的田地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到那个时候,遇到这样旱灾的情况,除了造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反抗,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已经活都活不下去了。

但是,令人无奈的事情,也出现了。每一次百姓的揭竿而起,最终成功平复天下,登顶帝位的,一般还是勋贵或者世家。泱泱华夏历史上,也不过是出了刘邦朱元璋两个平民皇帝而已。

带着满脑子纷乱的思绪,李贤回到了东宫,吃了晚饭,甚至没有洗漱,就躺到了床上。

作为后世人,如今来到古代,虽然他一穿越,就成了贵族阶级的顶点皇族,还成了皇族中,接近顶点的太子,算是既得利益者。

但是,面对这些事情,他还是没办法做到随波逐流。

或许,他根本就是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殿下,三位良娣派人前来询问,您今晚是否需要侍寝”

就在李贤脑子里跑马的时候,上官婉儿的声音,从外面响了起来。

侍寝

一想到大老婆不在身边,有小老婆陪着,也是不错的。

尤其是自己今天的心情不太好,想一下也知道晚上很难睡着。

“那就让她们三个都过来吧,哦,对了,告诉孔良娣,给孤熬一碗有益于睡眠的夜宵来,告诉萧良娣,带着琴过来。”

听到太子的吩咐,纱帐外面的上官婉儿,不由得吃了一惊。

昨天还只是萧萧良娣一个,怎么今天就变成了三个全过来

虽然惊讶,但是,她还是悄悄地去传命了。

很快,萧萧和齐兰,就来到了丽正殿。

一次性叫她们三个过来,她们都有些始料未及。

不过,当得知太子殿下想要一碗有益睡眠的夜宵,还要听琴,聪慧的她们,就知道太子殿下,今天或许心情很不好。

所以,萧萧进入大殿,就行礼道:“殿夫君既然要听琴,不如让妾身二人,一同献艺如何”

“哦”

李贤惊讶地翻身坐了起来,撩开纱帐走出来,疑惑道:“你们要一琴一舞”

齐兰点点头:“妾身也会剑舞,不知殿夫君可要观赏”

剑舞啊,李贤顿时起了兴趣。

不用吩咐,李荇就搬了一把椅子过来。

在看到齐良娣带着一把仪剑过来的时候,他就不打算在外面守着了。

所谓的仪剑,就是典礼、上朝一类的场合,士兵或者武将佩戴的、未开锋的剑。

虽然没有开锋,但是依然很危险。

看了一眼李荇,李贤就知道,他是不打算出去了。

到底他也是在尽职,所以李贤也就懒得吐槽,坐下来,就示意萧萧和齐兰可以开始了。

萧萧坐了下来,调试一番,见齐兰已经拔出仪剑,做好了准备,就开始弹奏起来。

不同于平日的琴声,这一次的琴声,竟然有些金戈铁马的韵味在里面。

而伴随着琴声的开始,一身长裙的齐兰,也开始了舞剑。

不同于她在演武场时候的样子,剑舞剑舞,舞蹈的成分比较多,但就算是如此,李贤依然能感觉到她基础功的扎实。看起来轻飘飘的,配合着齐兰的美貌,很是养眼,但依然遮盖不住她一招一式间,那种危险的感觉。

得益于琴声和剑舞,李贤发现,自己现在果然懒得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愚公移山,可传百代。

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开始忧虑。与其悲天悯人,或者哀叹未来,不如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的,打好基础,只要自己铺垫的足够,那么,将来总有一天,自己烦恼的事情,都至少能够得到缓解。

一段剑舞,很快就结束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舞蹈,以齐兰的体力,自然是能坚持好长时间的。但是,像她这样认真地剑舞,却很是耗费体力。

再加上现在的气温

看到她脑门上的汗水,李贤站起身,走到她身边,将仪剑接过来,随手丢给了李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