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果满清占领了江苏,那些鞑子肯定不会赈灾了。”
李秀宁一语惊醒梦中人。
所有灾民如醍醐灌顶。
“去年旱灾,才几十万灾民受灾,满清都没赈灾。”
“赈个屁灾,我是杭州人,我的家乡没有遭灾。
可那群索命鞑子,抢光了我家里的粮食。
这还不算,我哥找他们理论,还被它们活活打死。”
“鞑子要是会赈灾,他们哪里还会掘开黄河”
“我是登州人,我们原本打算去直隶逃荒的,可那群狗日的清狗,拦路设卡,不准我们北上。
还叫嚷着让我们来江苏,就是想拖垮新北军。
这群畜生要是会赈灾,男人都该生双胞胎了。”
“我上有老下有小,现在全靠安抚司接济度日。
如果新北军败了,满洲鞑子又不赈灾,我一家十三口怎么办啊”
所有灾民都感受到了严重危机。
他们突然发现,这一战,不是报仇,也不是去挣房产田地。
而是生死存亡之战。
一旦战败,他们都没有活路。
就在这时,数十名身强力壮的灾民,走上城头。
在所有灾民疑惑的目光中,他们突然抓起自己的辫子,三两下便把辫子解开,头发披散下来。
“兄弟们,老子与清狗不共戴天。
这一仗,不是清狗死,就是老子亡。
让这恶心的老鼠辫,见鬼去吧。”
一名大嗓门灾民,捞起披散的头发,放声大喊。
“让这恶心的老鼠辫,见鬼去吧。”
其他数十名灾民同时大喊。
头发飘散,随风起舞。
所有灾民都愣住了。
满清剃发令推行数十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观念,深入每一个百姓心中。
哪怕新北军已经光复了江苏,他们还是不敢解辫子。
说到底,他们还是怕。
因为剃发令杀掉的数百万亡魂,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要留着这象征被奴役,却能保命的东西。
可是现在,气氛已经渲染到这了,又有数十名灾民带头。
很多有血气的灾民,也跟着开始解辫子。
站在他们身旁的灾民,在犹豫片刻后,咬咬牙,也把辫子解了。
慢慢的,解辫子的越来越多。
剩下的少数人,哪里还绷得住。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所有灾民全部把辫子解了。
数十万人,全都披头散发。
“三十年了,自从满清入关,我大汉丢失的民族气节,终于又回来了。”
李秀宁看着数十万披头散发的灾民,感动得声音发颤。
“好,为了纪念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这支军队,从今天开始,就叫披发军。
披发军,不留鼠尾,披头散发,誓与满清血战到底。
满清不灭,不束发冠。
鞑子不亡,长发永絮。”
李秀宁说话的同时,拔出了头上的发簪,一头秀发立时飘落。
贞德,贞央,柔嘉,也跟着去了发簪,去除头饰,任秀发下落。
城头风烈,四女发丝飘飞,配上绝美的容颜,仿如神女下凡。
仇恨,利害,破釜沉舟李秀宁立体式的演讲,震颤人心。
之前没赶来的灾民,很多在听说演讲内容之后,也赶了过来。
愿意参军杀敌的灾民,竟然达到百万之众。
李秀宁和贞德立刻派出麾下的数千亲兵,挑选其中的青壮,组成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
除此之外,两位女将还各挑选了500女兵,作为自己的贴身亲兵。
虽然女子天生体弱,但因为报名的女子极多,其中不乏在农村被当着男人使的大力者。
挑选出的1000女兵,战力并不输男子。
李秀宁和贞德,将灾民编成3000个百人队。
又将郑克均之前分给他们的精锐兵马,下放到披发军中当百夫长。
每名士兵装备布甲,单刀,部分强壮者装备弓弩。
一支庞大的轻步兵部队,就此成型。
训练数天后,大军便整装出发。
李秀宁率领十万人开往太平,策应合肥张辽。
贞德率军二十万,南下苏州,贞央和柔嘉公主随军南下。
浙江杭州,满清康亲王杰书与安亲王岳乐,合兵一处。
共四十八万大军,以岳乐为主帅,杰书为副帅,气势汹汹杀向苏州。
两位亲王麾下,可谓是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姚启圣,费扬古,穆赫林,耿精忠,李光地,拉哈达,陈世凯,
燕泰,勒尔锦,赵良栋,胡国柱,尚之瑛,郑聪,刘国轩,何佑等等。
皆当世名将,不世出之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