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殿内一片死寂,除了沉重的呼吸声以外,听不到别的声响。
最终还是耶律必摄打破了这份沉静:「韩图育氏,你来说说情况吧」
韩图育氏是韩知古的第十个儿子,作为汉人第一家族,韩家的政治地位在契丹内部是脱俗的,包含军政两个方面。
韩图育氏道:「根据可靠消息,南朝天子以米信为先锋,已经进入了上京地界,现在位于丰州。他们行军速度不快,应该是再等潘美、林仁肇两路军队。潘美与半个月动身,他从辽阳府一路北上,沿途渭州、壕州、遂州、龙化州皆无抵抗,已经到了横河下游。至于林仁肇部,他已经攻取了渤海之地,现在往黄龙府方向去了,最终目的暂无头绪。」
耶律道隐说道:「这不用想了,南朝天子与潘美分左右一起来攻我临潢府,至于林仁肇,他打算从黄龙府绕过馒头山、兔儿山断绝我们后路,不让我们北逃。」
耶律道隐父亲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耶律倍原来是契丹的太子,但遭后唐末帝李从珂杀害,当时耶律道隐年幼,洛阳一僧人将他藏匿并养大,因此取名为道隐。
辽太宗耶律德光灭亡后唐,耶律道隐回到上京,受诏赐外罗山地区居住。因身份特殊,一直游离于权力之外。现在这非常时刻,耶律必摄也不管身份不身份的,是个人都拿出来顶上。但别说耶律道隐在武才能,一眼就看穿了南朝三路大军的意图。
不过看穿与否并没有实际意义。
契丹已经无路走,无路可退。
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抵挡任何一路大军,任由地方长官自我发挥,自行招募乡勇,自己抵御。
但毫无效果
原因无他,契丹统治者对汉人太好了,他们是将内附的汉人百姓当作宝一样照顾的。
在大定府、辽阳府这些边陲之地,契丹人、汉人还是有一定等级划分。契丹人主军事,汉人主政务,契丹人能管汉人,但汉人管不了契丹人。但对于东北腹地,这里很少受到军事威胁,也没有安排多少契丹兵马驻守,契丹人大多随着水草而居,他们并不习惯如汉人一样,聚在一起生活,依照城池而居。
故而沿途遇到的城池里面居住的大多都是汉人。
这在契丹生活的汉人看到汉人的旌旗,还有别的选择吗
一个个投降的比谁都利索,很多地方人还没到,酒席就安排上了。
不过也以为如此,罗幼度、潘美、林仁肇三路大军对于契丹百姓也存有一定的善意,只要不抵抗,大多不予为难。
对此契丹贵族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中原大军会杀到他们的腹心之地。
听着沿途汉人的举动,耶律必摄忽然想到了临潢府的南城,双手撑着脑仁,一阵剧痛。他可没有忘记,整个南城生活着八万汉人百姓
「要不」乙室王撒合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是一个杀胚,直接动了屠杀的念头。
「算了」耶律必摄想着都是自己的子民,真要杀,还是下不去手,而且就是杀了,也扭转不了局势
,没有多余的意义,说道:「我们拒北城而守,南城随便他们吧。」
赵匡义道:「陛下仁德,相信城中百姓也会念陛下的好处。臣也觉得固守北城更为妥当,我们兵力不多,整个临潢府太大,全城据守,反而将我们的劣势暴露,不如据守北城。」
耶律必摄起身道:「我契丹历经千难万险才有今日,朕至今都以为,此次大难是天神给我们的考验,只要能够渡过此难,我大辽一定能重现昔日辉煌」
他强行鼓动士气,让众人做好迎敌的准备。
耶律必摄特地留下了赵匡义商议如何守卫临潢府。
乙凛在这时突然求见。
耶律必摄心下好奇,将他请入大殿。
乙凛行礼过后,看了一眼赵匡义。
耶律必摄毫不犹豫地道:「爱卿放心,赵监救过朕的命,可信。」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