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在皇帝进殿之前,在场的所有学子,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状元及第,但是当皇帝与田厚义一番对话,所有人都觉得。
既然皇帝认识田厚义,而且好像皇帝还挺喜欢这小子。
状元是谁
这还用问吗
其他人的沮丧表情,朱允炆自然也看得见。
今天是殿试,不是叙旧的地方。
还是得干点正事儿。
于是他轻咳一声,旋即笑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投身帝王家,朕知道,你们都等着今日金榜题名。”
在这封建王朝时代,平凡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苦读诗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混得一官半职。
当然,那些有抱负的人,更是希望以此封侯拜相。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们的文章,朕都已经读过”说着他故意顿了顿,然后满意的道:“都很不错,对于王朝的弊端和优势,也都基本说到了点子上。”
“对于你们的建议,朕会认真思考,若是对我大明王朝有用,朕自然会大力推行。”
闻言,学子们莫名的有种受宠若惊。
他们原本以为,皇帝不一定会看他们的文章,或许只会在殿试的时候,随意问一些问题,然后回答的好的,自然就会成绩越好。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皇帝居然看了他们之前的试卷。
今年的策论,就是让考生们指出王朝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自己的见解,给缺点提出改良建议。
朱允炆的确看过他们的试卷,昨天看了一个下午。
比如田厚义写的,就比较详细,他提到了好几点,其中有农业,他觉得现在大明朝农田不少,但是粮食的产量却不高。
正所谓一亩五担谷,一担谷十斗,一担谷一百三十斤,碾成米九十斤,这是后世一些记载写的,大致就是明清时期的亩产六百五十斤。
但是,朱允炆穿越过来已经一年多。
亩产六百五十斤
呵呵,想多了,也不知道后世那些记载的人,是从那里找来的数据,去年水稻收获的时候,朱允炆曾问过主管农业的官员,得到的答案却是,江浙一带的水稻亩产,也只有两石而已,折合后世的斤两,应该是接近三百斤。
这是一个大问题啊,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至关重要,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一旦遇到灾荒年月,老百姓就得饿肚子。
太祖皇帝当年为啥造反
就是因为饿的,饿得没办法了,他不造反就得死人。
他晚年经常提及此事,他说要是当年但凡有口饭吃,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造反的朱元璋,只会有一个农民朱重点,他的建议是鼓励百姓垦荒,想要粮食增产,那就多种。
其他人也提到了很多建议,虽然很多建议都不够全面,但至少说明,他们的确开动了脑筋,确实有用心去琢磨过。
就在学子们庆幸自己的文章,被皇帝看过而激动时,朱允炆却又淡淡的说道:“以往殿试,都是朕提问,你们来作答,然后朕根据你们的回答,来决定成绩。”jujiáy
“今年”朱允炆说着,故意停顿下来,然后看向大殿上的二十名学子,笑着道:“今年改改规矩,朕今天就不问了。”
“”
所以人顿时愣住,心说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