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交趾只有百姓七九百来万,其中还有五百多万是当地土民。
土民基本上是一人二亩,而汉民是基本是一人五亩到二十亩不等。
“交趾眼下的土民还有多少”朱由校追问,但这次朱由检却回答道:“不足四百万。”
“这”听到土民数量居然从收复时的六七百万,降低到现在的四百万,朱由校一时之间有些语塞。
“哥哥别误会”瞧他那模样,朱由检就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解释道:
“女嫁男,随男籍。”
“交趾有土民六百余万,但多年来许多交趾女嫁给移民而来的汉家男,因此导致了交趾籍的人口下降。”
“另外也有一些叛乱的交趾人被抓捕劳改,因此少了些。”
“交趾这边的移民是每人二十亩田地,不过因为前几年中原两京十三省旱情严重,因此迁徙而来的人过多,导致现在三百多万汉家移民仅分田不足四千五百万亩。”
“按照眼下的态势,交趾需要最少再开发出一千五百万亩就足够了。”
朱由检解释着交趾的情况。
作为大明最早拿下的中原以外省份,交趾的汉家移民太多,因此田地不够分是常态。
其实麓川、旧港、瀛洲也有这种现象。
“嫁给汉家移民的交趾女也会发二十亩田吗”朱由校好奇询问,但朱由检摇了摇头:
“这种女人叫做归化女,可以额外再分得三亩田,也就是嫁给汉人后,他们可以从二亩田,提升到五亩田。”
朱由检心里清楚,只是展现汉家男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得拿出足够的利益才能让汉家男成为被土民女眷追求的对象。
因此基本是海外省份,只要土民女嫁给汉家男,其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将得到巨大的飞跃。
也是这种政策下,各省的土民女才会络绎不绝的追求嫁给汉家男。
与此同时,汉人地位、待遇的提高,也让原本云贵川桂等四省汉化的少民抵消了不少逆反心理。
若是有人称呼他们原来的民族,他们反而会急眼,生怕失去汉人身份后,会失去大片的土地和待遇。
也正因如此,许多被归化为汉人的西南少民都在努力汉化,新生代的孩子甚至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
这样的现象,让大明的少民人口每年都在降低,至今年甚至已经不足两千万了。
长久以往,估计土民男也会想着生女儿嫁给汉人,然后让自己一家子获得汉籍。
虽然后续的汉籍没有分田二十亩那么夸张,但分田五六亩的待遇还是存在的。
这样的待遇,相比之前移民的待遇不算什么,但对于土民们来说,已经是天降横财了。
“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瀛洲,哥哥日后需要注意的也是这里。”
朱由检说完后继续开口,并说起了跨海相隔的瀛洲。
“瀛洲”朱由校皱眉想了想,然后才疑惑道:
“我记得他们前段日子才因为聚众烧杀汉家移民而被镇压了不少人。”
“是不少,但他们背主之徒偏多,需要时刻谨慎提防。”朱由检不要提醒,朱由校也好奇问道:
“眼下瀛洲还有多少瀛洲籍的土民”
“约六百万左右,还有二百余万瀛洲本土的归化嫁汉女和五百多万移民海外的男女”陆文昭一开口,就说出了一个让人唏嘘的数目。
瀛洲人口持续降低,五百多万人移民海外。
“移民海外的主要是哪些人”朱由校略微皱眉,毕竟五百万人可不少小数目。
“女的基本前往中原两京十三省,男的基本去了印度厮当和利未亚的诸藩。”陆文昭解释着:
“另外,六百多万纯粹瀛洲籍贯的瀛洲百姓中,眼下还有一百六十五万人等待迁移。”
“诸藩给他们开出了一人五亩地的迁移条件,许多人十分向往。”
陆文昭道出了瀛洲移民庞大数量后的真相,其中主要是以诸藩作为推手。
大明对诸藩移民的态度是不同的,想要移民汉人是比较苛刻的,不仅有迁移银、移民田地、耕牛等条件,还需要看大明迁移司是否通过。
但移民大明境内的土民就不同了,只要会说官话,会写汉字,诸藩就能招募迁移他们。
这样的局面是朱由检喜闻乐见的,就是海上旅途凶险,许多船只都会在海上折戟沉沙,每年遭遇海难而死的移民数量不少。
大明这边登记的是瀛洲走出了二百多万瀛洲男移民,但能到达诸藩的数量就是未知数了。
他们抵达诸藩后,大多被藩王和官员们用来充当衙役和管理土民的地方甲长。
一旦地方土民发生暴乱,甲长知情不报的,就会被遣返回瀛洲,并且没收一切财产。
因此,在监视印度厮当的土民这份工作中,他们做的相当认真,大大减少了当地突发叛乱而兵马调动不及时的现象。
这看上去似乎对瀛洲移民有些不公平,但要知道,对于生活在德川幕府通知下的他们来说,能生活在大明和诸藩,简直就是再造恩德。
最少大明律的存在,限制了贵族对他们的欺凌和打杀,给了他们一个人该有的尊严,并且他们也能拥有自己的房屋田地,赋税也低的令人发指。
因此,瀛洲移民是乐在其中,大明和诸藩是喜闻乐见。
唯一不满的,或许只有印度厮当的那群土民了。
“呜呜”
在朱由校的询问中,火车抵达了交趾的省会交趾城。
朱由校与朱由检带人下了火车,映入眼帘的交趾火车站和大明境内的一模一样。
火车站内的人并不算多,但却个个身着大明服饰,谈吐大明语言。
走到车站外也是如此,而进入交趾城后,城内人来人往的场景和语言、建筑也极具大明风采。
那悦耳的江淮官话,如果不是特意听,朱由校甚至以为自己来到了江南一带。
“弟弟的办法果真不错,如此三十年,则交趾无忧矣”
看着眼前与中原相差不大的景象,朱由校忍不住发出感慨。
现在其旁边,朱由检也高兴的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让断断续续脱离了汉人手中数百年的交趾重新汉化,这或许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他与朱由校走街过巷,整个交趾城几乎找不出一点具有曾经安南痕迹的地方。
要知道这才过去了十几年,如果过去几十年,那交趾恐怕将会成为中原两京的第十三个汉化省份。
“万岁、殿下,眼下交趾百姓基本住在南方,北方七府已经汉化九成以上了,着实找不出一点安南痕迹。”
跟着朱由检他们走街串巷的官员们挺不住,双腿发颤的解释着。
闻言,朱由校和朱由检才意犹未尽的停下脚步。
“交趾城确实已经如此,不过具体的其它几个府,还需要走访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你们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再陪吾与齐王游览各府。”
朱由校摆了摆手,交趾官员们闻言却欲哭无泪。
他们也有感叹交趾汉化彻底的时候,但像朱由校和朱由检这般能一连走十几里路,把交趾城看遍的情况却是没有的。
听着皇帝的这话,似乎接下来他们也要用双腿来丈量交趾各府县了。
带着一丝哭腔,数十名交趾高官们只能硬着头皮作揖回礼:
“臣领旨”
工作加班太多,导致昨天章节名出错,闹了个乌龙,抱歉抱歉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家兄朱由校更新,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趾逸事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