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此。”
昭阳公主抬头,有些不解的看向宁康帝。
禁卫军大统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称号。
原本的禁卫军六大营,都是从太祖到太上皇三朝才建设完成的。
六大营互不统属,专司拱卫皇城和禁宫的安全。
即便是侍卫处,也只有安排换防的权力,而没有统领之权。
所有禁卫军统领,都直接听从皇帝的号令。
如今,宁康帝封她为禁卫军大统领?
单听这个名号,就知道权力之大,职责之重。
一时哪怕是昭阳公主,都有一种不堪承受的压力,连忙道:“还请父皇三思,自国朝建立以来,从未设立过禁军大统领之位。儿臣…儿臣恐辜负父皇的信任。”
“起来吧。朕相信以你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而且,朕如此安排也不单单只为了你。
这个位置,只有交到你的手里,朕才能放心。”
见宁康帝不似在试探她,昭阳公主深吸一口气,叩拜道:“儿臣多谢父皇信任,定不负父皇重托。”
宁康帝点点头,想伸手将昭阳公主扶起来,却觉得腰肢如灌了铅一般沉重。
于是只虚扶一下,说了一声起来吧。
然后就坐回龙案之后,拿出一张空白的圣旨。
昭阳公主见状,连忙帮忙铺设镇纸。
原本以为宁康帝是给她写册封圣旨,不想写完她的之后,宁康帝并没有停笔。
反而继续拿起另一张空白圣旨继续书写。
昭阳公主原本还在因为受封大统领之职而心潮澎湃。
不想瞄到第二章圣旨上的内容,她俊美的脸上,再次露出惊愕之色。
……
昭阳公主从南书房出来,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正碰到四皇子进宫,她也没停下脚步与其多说什么,只交代一句见到宁康帝好好表现,便骑马来到皇城西安门。
胡晋看见昭阳公主,小跑上前,低声道:“殿下,荣公在城楼上等你。”
“嗯,辛苦胡大人了。”
“不敢,能为殿下和荣公效力,是卑职的荣幸。”
点点头,昭阳公主怀揣着激荡的心情,走上了城楼。
果然,一眼就看见贾琏负手站在城楼之上。
在他身后,是熟悉的茶桌和茶具。
那都是她置办的。
作为护军营的副统领,在这城楼垛子里,有一间自己的休憩之所,是很正常的事情。
胡晋知道她和贾琏的关系,贾琏自然也就可以随便用她的东西。
没有贸然惊扰看风景的贾琏,她走过去,与贾琏并肩而立。
“你来了。”
“嗯。”
“二郎在看什么?”
“和当初你一样,在看我们大魏的万里江山。”
昭阳公主闻言,不知想到了什么:“二郎可是在后悔,早上没有听从太上皇的旨意,要不然的话……”
抛开忠义,单论成败。
早上他们进宫的时候,宫中的兵马也就四方。
三皇子的八百死士(耿秋明的不算就四百左右);她带领的三千左右护军营将士;他父皇调集来保护大明宫的宿卫将士;以及贾琏的火器营加部分兵马司官兵。
其中他父皇保留了什么手段没有无从得知。
单从表面上的实力而言,虽然不敢说贾琏一定能赢,至少可以碰一碰。
毕竟火器营的实力,从铁网山和辽东战场,已经得到了检验。
但是贾琏竟然丝毫没有被太上皇的太孙之位诱惑,再一次坚定的站在了宁康帝一边。
她不知道是贾琏真的对那个位置毫不动心,还是当时情况急迫,他来不及思考,只能按照惯性站在宁康帝一边。
贾琏回头,看着眼前的天家明珠,笑道:“怎么,连你也在怀疑我?”
“没有,我当然相信二郎。
只是,那毕竟是太孙之位……”
贾琏笑着,将昭阳公主搂进怀中,宠溺的说道:“好了,我可是青染看中的男人,岂会被贪欲所控制?
是我的东西,我自会争取。
不是我的东西,我也不会拼了性命去抢。
那不值得。
毕竟,我这般幸福的人,何必要自毁长城,去做那火中取栗的事情?”
听到贾琏这么说,昭阳公主心中长舒一口气。
果然,自己甘愿雌伏的男人,就是这么的强大自信,让人既信服又有安全感。
然而扑在贾琏怀里的昭阳公主自然看不见,贾琏眼中那抹狐疑。
贾琏对太孙之位不心动?
那是不可能的。
贾琏看得出来,当时的太上皇,八成是认真的!
之所以没有接受,只是因为他是个有城府的人。
古代谋朝篡位,还讲究个“三让三拒”。
他一个未被承认的私生血脉,即便真的被馅饼砸中,也不能表现的太急切,惹人耻笑吧?
加上,当时他担心宁康帝也是真的。
宁康帝不但是明君,更是他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
他若是明知宁康帝有危险不去救,不论从哪个方面,都说不过去。
更有一点,贾琏内心总是隐隐觉得,宁康帝的病危有点猫腻。
所以,他当时选择了丢下太上皇,去救宁康帝。
这对他是正确的选择。
即便宁康帝真的遇害,那他回头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三皇子。
到时候,不论是再归附太上皇,还是继续按照计划扶持四皇子,都是名正言顺说得过去的。
但是,到了大明宫,看到宁康帝端坐在轮椅上的那一刻,他就立马将自己刚刚冒出来的那点野心也收敛了。
诚然,如昭阳公主等人想的一样,他当时要是舍得一身剐,未必没有把皇帝拉下马的可能。
之后呢?
贾琏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赌博的人,何况是以九族为赌注。
宁康帝既然对三皇子早有防备,你又怎么确定,他防备的,只有三皇子?
皇宫之外,皇城之内,还有十万禁军,还有锦衣卫。
在皇城之外,也还有大量的兵马。
只要皇帝对他有防备,贾琏真没把握能杀得了他。
退一步讲,就算他冒险杀了皇帝,他也没有把握妥善应对后面的事情。
还要丢掉一直以来维护的忠孝节义的人设,甚至众叛亲离。
成功的几率和风险根本不成正比。
如他对昭阳公主所讲,他现在已经是帝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若无绝对的把握,他是不会做火中取栗之事的。
这既是对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负责,也是对朝廷、对国家政权的负责。
他虽然没有岳飞那样的赤胆忠心,却也不至于甘当秦桧。(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