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王手中的一箭已经离弦,伴随着呼啸的破空声,大箭从太子的后心射入,又从前心贯出。
应弦落马。
对于太子而言,他死得很突然,也很合理。他与秦王箭下的那么多亡魂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在大箭面前他太子和兄长的尊贵身份全然没有任何意义。
但对于秦王而言,随着他亲手杀死兄长的这一刻,一个最大的政敌被铲除,但也有一些东西,永远地离他而去了。
据说晚年的秦王曾经感叹:吾死之年,廿六而已。
显然,直接肉体消灭对方一直都不是秦王的第一选择,他一直在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威望、想要让梁高祖改立他为太子。
那样的话他也就不用在这种地方展现自己的决断。
但那种可能性终究还是消失了。
接下来的进展,没有太多需要李鸿运干预的地方,基本上全都按照史料记载上发展。
齐王被尉迟敬德追杀,在慌乱中被流失射中坠马,但在逃亡中进入小树林却恰好撞见了因为战马受惊而摔在地上的秦王。
于是,齐王从秦王手中抢过弓想要勒死秦王,然而尉迟敬德紧随而来。齐王赶忙放开秦王想要往武德殿的方向逃走,但尉迟敬德快马追上,将他射死。
此时,东宫将领也已经率领两千余人的精兵杀向玄武门,然而臂力过人的张公谨却一人顶住了沉重的宫门,坚持了很长时间。
而决意站在秦王一方的玄武门禁军也下场,虽然两名将领因为寡不敌众而阵亡,但也顶住了局势。
眼见玄武门战事焦灼,而东宫将领开始鼓噪着要转攻空虚的秦王府,尉迟敬德突然赶到,将太子和齐王的人头扔在地上。
于是,东宫的部队士气尽丧,四散而逃。
尉迟敬德又赶往海池,找到正在与臣子泛舟的梁高祖
然而看到这里,李鸿运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等等」
眼前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任何问题,细节与史料吻合,也与常理相符。
玄武门之变的细节史书记载得很详细,梁太宗让群臣「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所以连自己因为战马受惊冲入树林被树枝撞下来、又差点被齐王用弓弦勒死的细节也都写上了。
相较于历史上那些不明不白的死亡,梁太宗已经给了这两个兄弟全部的尊重,大大方方地将自己杀兄弑弟的事情写在史书上。
但李鸿运还是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如果是从史料上看,可能还察觉不到。
因为史料记载十分简洁,信息高度凝练,主视角集中于秦王、太子、尉迟敬德、齐王等人,一切似乎都十分紧凑,没有任何遗漏。
但是当具体的场景出现在李鸿运的面前时,这种异样的感觉就逐渐强烈。
从画面中能够清楚地看出,秦王这边的人手都是披甲的,而太子和齐王却都没有披甲。
因为以他们的身份,进入皇宫可以配刀剑或者弓箭,但却不能披甲。
披甲等于明牌谋反。
所以有准备的秦王披甲,而没准备的太子和齐王没有披甲。
从高空中俯瞰,能够清楚地看到整个皇宫的结构。
自最北方的玄武门进入后,是北海、西海、南海这三个人造景观池,再往南则是临湖殿。
显然,临湖殿正是因为临近这三个景观池而得名。
过了临湖殿往东南方走,就是甘露殿,往南越过甘露门是两仪殿、太极殿,而从甘露殿往东再往南,才是齐王逃命时的目标:武德殿。
也就是说,秦王与太子、齐王的战斗,发生在临湖殿周围的很大范围。
而海池,其实就在临湖殿边上,是太子和齐王进入的必经之路。
甚至有可能,太子和齐王在进宫时,还见过海池上的游船。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父皇和一众大臣在上面。
所以,综合分析起来,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极为明显的。
秦王带着数十名全身披甲的骑兵,埋伏在临湖殿周围。
太子和齐王经过海池来到临湖殿,而当时梁高祖和大臣们就在海池上泛舟。
而且,在杀死太子和齐王之后,尉迟敬德直接全身披甲、手持长矛、浑身浴血地去见梁高祖,但史料中却并无任何他被侍卫阻拦的记录。
那么,在秦王和太子厮杀的时候,皇帝为什么会没有察觉
即便玄武门刚打开、秦王刚进入的时候,皇帝没有察觉,那之后这数十名披甲骑兵堂而皇之地到临湖殿附近埋伏,难道就没有皇宫中的侍卫发现吗
侍卫就算不去阻拦,也总该去汇报皇帝吧出了这么大的事,皇帝竟然还在若无其事地游船
甚至太子和齐王被杀时的喊声惊天动地,连东宫的将领都带着人杀到玄武门了,梁高祖却仍旧一无所知。
等尉迟敬德去见皇帝的时候,更是一路畅通无阻,就好像皇帝本人没有任何护卫一样。
荒诞的感觉在李鸿运的心头浮现,他暂停了眼前的画面,以俯瞰视角重新复盘了整个过程。
梁高祖莫名其妙地神隐了,作为一个皇帝,他没有做任何的事情,甚至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这显然很不合理。
毕竟他此时还是个实权皇帝,不是被架空的傀儡。就算宫中有一部分人被秦王策反了,但亲卫中肯定还有很多人是完全忠于他的。
李鸿运瞬间意识到,之前楚歌说的「史料中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梁高祖」是什么意思了。
显然,这里才是史官都不太敢写的关键。
为您提供大神青衫取醉的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315章史料中真正隐藏的东西免费阅读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