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幕,李鸿运再度微微皱眉。
这显然有点过于理想化了,明显属于小说演绎之后的效果。
在李鸿运的干预之下,这一幕变成了更符合常理的样子。
尉迟敬德提前得知了刺客要来刺杀他的事情,于是将家中所有的大门全都敞开,自己呼呼大睡。
但这并非对刺客展示自己的坦荡心胸、试图用江湖义气的方式来让刺客折服,而更像是一种空城计。
完全违反常理地将大门全都打开,其实就是在暗示刺客:我已经知道了你要来刺杀我。
但我不仅不防备你,还把大门打开,让你随便进来。
那么,你敢来刺杀我吗
李鸿运把自己代入了一下这个刺客的视角,发现被安排上这个差事,也是够倒霉的了。
刺杀尉迟敬德太子和齐王是怎么想的
齐王虽然打仗不怎么样,但个人武力值是不低的。结果尉迟敬德跟他对练,玩一样地从他手中夺槊,而且还一连夺了三次。
这样杀人如麻、几乎堪称当世武力天花板的人,刺杀个屁
于是,刺客在尉迟敬德府邸外面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怂了。
他完全不认为自己能在尉迟敬德已经知情的情况下刺杀成功。
虽然从表面上看尉迟敬德呼呼大睡、鼾声如雷,但谁知道他是不是装睡
能在流血漂橹的战场上活下来的百战将军,打过多少大仗硬仗,见过多少阴谋诡计,会真的没有防备
恐怕进入府邸,立刻就被伏兵擒住。
就这样,针对尉迟敬德的第二次行动,也以失败而告终。
在第一阶段较为柔和的互挖墙脚之后,太子和齐王已经意识到了己方的劣势,所以他们改变了策略。
从这两次行动来看,似乎他们都失败了。
梁高祖没有对秦王问罪,尉迟敬德也没有被刺杀。
但实际上,太子和齐王的计谋已经奏效了,因为他们已经在梁高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很快,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
不久之后,太子和齐王再度出招,这次,他们仍旧在针对尉迟敬德,只不过手段变成了诬告。
尉迟敬德果然被梁高祖下狱,秦王到殿上苦苦哀求,才好不容易将尉迟敬德给捞了出来。
虽然在秦王的努力运作之下,尉迟敬德被捞了出来,但这已经释放出一个极其不好的信号。
或许下一次,秦王府中的其他功臣,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随着无数光点闪烁,来自北方的军报被送入皇宫,又接连被太子、秦王和齐王得知。
两条至关重要的消息,开始搅动局势。
第一条是,太白经天。
也就是说,太白金星在大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太史令上奏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第二条则是突厥人开始突入边塞、包围乌城。
而这两件事情,也共同构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双方的矛盾瞬间变得白热化。
其实在之前的过程中,李鸿运的视野中还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他毕竟精力有限,只能关注一部分。
而此时,这两件大事几乎搅动了整个长安城的局势,他即便是想忽视也不可能了。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太白经天这种单纯的天象问题,与突厥入侵的影响力不是同一个档次的,毕竟一个是正常的天象运行,虚无缥缈、不会对现实造成影响,而另一个则是实打实的边患。
但在当时的人看来,前者显然比后者要严重多了。
因为古人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象往往预示着一些重大的事件。
当一个事情从皇帝到百姓全都深信不疑的时候,那么即便它是虚无缥缈的,影响力也会超越许多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事情。
而太史令的这番上奏,几乎是直接给太子递过来一把刀。
对秦王而言,“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的这番说辞,可以说是暗含杀机,一不小心就要出大事。
至于这件事情为什么如此严重,因为这个天象实在是太过巧合。
太白经天,在古人看来这是要爆发大事件或者当权者更迭的先兆。古代就有“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是为乱纪,人民流亡。昼见与日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的说法。
而更糟糕的是,这次太白经天,太白金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对应秦地。
古代的天文学说将二十对应起来,成为天人感应学说的有力辅佐。
比如,“扪参历井仰胁息”,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样的诗句,都是用天上的星宿来指代地下的方位。
而太白经天这一天象出现,又正好出现在对应秦地的位置,那么这种天象的结论在神秘学中就相当明确了:秦王当有天下。
严格从天人感应学说的角度来看,太史令的这番推断有理有据,基本上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太白经天意味着王朝更迭、强国弱、小国强。梁高祖作为皇帝当然是强势的一方,那么是谁要对他取而代之呢
太白金星又出现在对应秦地的位置,这就不言自明了。
而梁高祖在听到这个说辞的时候,他的怒不可遏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于是,他火速召秦王入宫,要问个究竟。
若是秦王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答复,那后果会很严重。
事实上,秦王也基本上不可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除了苦苦申辩自己并无谋反之意以外还能说什么呢难道要给梁高祖普及一下现代的天文学知识吗
而恰逢此时,突厥人的进犯,又给了太子和齐王一个绝佳的动手时机。
太子向梁高祖推荐齐王代替秦王,都督各路军马北征,抵抗突厥人入侵。
而更重要的是,他还一并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等秦王府的名将与自己一同前往。
甚至还要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的士兵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
如果说之前太子通过梁高祖不断将秦王府的名臣拆散、送到地方上还是较为隐蔽地动手,那么此时借着突厥人进犯的机会,他们彻底摊牌了,不装了。
齐王这一去,等于是剪除了秦王的羽翼,将真正对他忠诚的将领全都带走。
到时候,齐王也不需要认真去打突厥,他只需要用朝廷的军令将这些将领牢牢地拴在自己手上就可以了。
而尉迟敬德等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忍着,什么都做不了,因为一旦轻举妄动,齐王就可以用不遵军令为借口将他们斩杀。
秦王在羽翼被剪除之后,太子想要再动手,就会容易很多。
毕竟此时在长安城中,在梁高祖不断拉偏架的情况下,太子所掌握的实际武装力量,是要多于秦王的。
整个长安城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几乎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一点:太子和秦王之间的胜负,很快就会揭晓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