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六三一章 第二阶段(1)

第六三一章 第二阶段(1)

依依不舍中,大家终于还是打着饱嗝散去了,心里充满了愧疚。

人家沈教授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到处奔波,根本不顾自身荣辱和辛劳,自己怎么能这么狭隘呢

惭愧,惭愧。

他们心里已经明白,自己大约是被人给忽悠了。

是谁那么不怀好意的呢被我抓住了一定要打死他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长城生物确实是因为没地方养牛,这才不得已杀生的。

而且,克隆牛的肉他们也都吃过了,味道真好吃,比普通的牛肉好吃多了。

当然了,免费的东西,能不好吃吗。

不过,请几百人喝一碗牛肉汤,确实也花不了几个钱,费不了几头牛。

偶发危机算是成功解除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怎么可以如此的不作为

人家为了研究疫苗,都要杀马杀牛了,你还不给别人批块地。

批地,立刻批地。

于是,赶在过年之前,又有一大块地被划拨给长城生物了。

华夏人做事,有时候没有别的优点,就是效率高。

这块地按说是不要钱的,只要能够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可以了。

但是长城生物做事特讲究,地坚决不能白要。

这次又给了1000亩是不是,咱按照一万块一亩吧,花一千万买这一千亩土地。

是在不行,也可以按照外汇来购买,官方牌价就行,反正现在外汇多的有点花不完。

实验室的钱真的有点花不完的意思了。

沈光林实验室财大气粗,钱多的几乎快跟长城集团差不多了。

这让沈光林很没成就感,自己辛辛苦苦创业,赚得的钱还不如实验室化缘和勒索得来的多。

这让长城集团的那帮人也很没有成就感,自己辛辛苦苦赚钱,还没有人家沈教授随便张张嘴赚的钱多。

沈光林实验室的钱就存在长城银行的账户上,比长城集团自己的存款还多不少,这到哪说理去。

最近这段时间,实验室的钱来的确实有点凶。

从那几个国际知名的制药厂化缘得来的钱就不说了,光是pcr仪,真的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这笔钱全部投放到实验室里,根本没地方花。

那么大一笔钱,看的长城集团的财务和高官都眼红不已了。

要不,咱在京城也建设一栋摩天大楼

现在,给沈光林实验室批地,政府本来说这块地不要钱的,一听说实验室可以支付外汇,便不再说话了。

你们还有看好的地块没有,大胆的提,我们出去协调。

市政府那块地就挺不错是。

这个么,可以考虑的呀。

算了算了。

沈光林暂时没有开启房地产的打算,这个年代民众的购买力还不够,揠苗助长未必是福。

别的土地暂缓吧。

不过,这么大一块地拿到了,而且是我们花钱买的。

这样的话,土地性质就不能再是耕地了对不对。

做工业用地或者商业用地都可以的吧,要不就叫工商业用地得了。

政府都没意见。

圣诞节和元旦陆续到了,按说该放假了,至少老外们该放个假了。

但是,实验室的繁忙景象依然还在继续着。

沈光林实验室里之前加盟的那些老外没放假不说,就连辉瑞公司派过来的戴维斯们也没有休息,他们也在加班加点的干活呢。

不加班不行啊,整个项目组的研发进度很快,自己隔一天不去了解,就跟不上节奏了。

戴维斯刚来华夏的时候还觉得这个实验室行不行哦,总部竟然派自己来指导工作。

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要做事。

可等他真的来了,了解了,他们就发现沈光林实验室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这些人太厉害了

他们理论扎实,动手能力极强,要不是自己带着人极力追赶,有时候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这也太魔幻了吧。

戴维斯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实验室能有这么厉害。

到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承认,就连辉瑞自己的药物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的能力也真的比不过这边。

而在这些科研人员里面,还有两名来自花旗国的研究者呢,都是哈佛毕业的,博士学位,师承名师。

这么好的人才,戴维斯尝试着邀请他们去辉瑞工作,被拒绝了。

我们做的是科研,不为企业卖命。

没错,这个年代的研究者心里,做科研是比起企业,是高一个阶层的存在。

所以,他们宁可不赚钱在沈光林实验室打工,也不愿意去辉瑞这样的制药厂卖命。

或许,只有科研生命终结了,才会考虑去企业赚钱养老。

进展真的可以用飞快来形容,戴维斯在给花旗国的报道里,把实验室简直就夸成花了。

这才多长时间,实验室的衍生物已经有十多种了,还在持续的增加中。

他们是分两步走的,一边合成化合物,一边做动物实验。

当然,大部分衍生物的命运都是早就注定好了的:那就是被无情的淘汰掉。

无论是被老鼠,还是被鸽子或者被兔子淘汰,都是它们该有的宿命。

那些有明显缺陷的,重大毒性的,有不良反应的化合物陆续被淘汰掉了,留下来的都是相对安全的衍生物,它们静待下一步测试。

当然,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不那么安全的衍生物也要再次淘汰出去一部分。

只是,这部分化合物再进行动物实验花费可就比较昂贵了,耗费的时间也长。

因为,无论是给犬只实验还是用猴子做测试,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实验室忙的飞起,恨不得24小时不停的工作。

但是,沈光林依然不常出现在这里。

他就算过来了,也就是鼓舞士气的,因为,依照他的知识储备,也有点跟不上实验室的快节奏了。

没办法,沈某人只能学习诸葛孔明,独观其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