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天下长宁 > 第九百二十七章三把火炙烤的人

第九百二十七章三把火炙烤的人

鹿亭驿。

烛火在窗前轻轻摇曳,于是在墙上的人影左右摇摆。

端坐在书桌前的那位身穿绛紫色常服的从二品大员,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他的身影在他背后忽左忽右。

他只是稍稍有些懊恼。

也不知道是心里的烦闷还是今年辽北道的暑热来的早了些,总觉得身上燥热心里也燥热。

不开窗便难受的厉害,开了窗这小烛就经不住那微风的胁迫。

明明还冷着,窗子开着让侍奉在身后的那位小童都不得不轻轻跺脚。

从傍晚开始就稀稀落落的飘了些雪花,不大......

### 一百五十一、文化传承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实践(续)

#### 8.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叱提出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打造文创品牌和特色街区**: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品牌和街区。例如,在上海徐汇区,一条名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创街区应运而生。这里不仅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工作室入驻。街区内的咖啡馆、书店、画廊等场所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作品的空间。此外,成都宽窄巷子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川西民居+现代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创品牌的影响力,政府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比如,苏州的苏绣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推出了系列刺绣服装、手包等高端定制商品;景德镇则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瓷制品。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 **扶持新兴文创企业**: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文化创意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同时,还设立了多个文创产业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租赁等服务。比如,杭州梦想小镇就是一个以互联网科技和文化创意为主导的创新创业平台,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创业者。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办公空间、专业的导师指导以及丰富的融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也为文创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扶持新兴文创企业的过程中,政府还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各地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此外,政府还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和辅导,帮助创业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文创产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潜力。

- **加强国际文创交流合作**: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文化和旅游部积极组织各类国际交流活动。2024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中国设计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设计师带来了他们的最新作品,涵盖了时尚、家居、数码等多个领域。期间,中意两国设计师共同探讨了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富有文化底蕴的产品。此外,还举办了多场商业洽谈会,促成了不少合作意向。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创产业的实力,也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除了官方组织的大型活动外,民间自发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升温。许多国内文创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国际展览和比赛,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一些年轻的插画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吸引了大量海外粉丝的关注和支持。这种民间层面的文化传播方式更加贴近大众,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

#### 9. 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李叱强调,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国家文物局继续加大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大批修复项目。例如,针对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启动了“数字化保护工程”。该工程采用先进的3D扫描技术对洞窟壁画进行全面记录,并建立了数字档案库。这样一来,即使未来某些壁画因自然因素受损,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复原。此外,还开发了一套虚拟现实(VR)体验系统,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这不仅提高了文物保护水平,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途径。

在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基层文保单位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许多偏远地区的古建筑、石刻等珍贵文物得到了及时修缮和维护。比如,在贵州荔波县,当地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对一批明清时期的古桥进行了全面修复,恢复了其原有的风貌。这些努力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历史遗迹,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和旅游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给予他们相应的荣誉和待遇;另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类非遗项目的培训和推广。比如,在福建泉州,当地政府联合民间艺人成立了南音传习所,定期举办培训班,招收青少年学员学习这一古老音乐形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南音已经从濒临失传的状态逐渐恢复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这项传统艺术。同时,还在各大城市开设了“非遗市集”,邀请各地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制作过程,售卖特色产品,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到非遗传承工作中来。一些高校和社会团体纷纷成立非遗研究机构或志愿者团队,深入乡村调研,记录整理濒临失传的技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挽救了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 **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模式**:为了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例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故宫淘宝”电商平台,销售各种以故宫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宫廷饰品、文房四宝等。这些商品不仅美观实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消费者喜爱。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夜游故宫”等活动,打破了传统博物馆闭馆时间限制,让游客可以在夜晚欣赏到别样的皇家园林风光。这种做法既增加了收入来源,又提升了景区吸引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除了传统的文创产品开发和旅游项目策划外,一些地方还尝试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形式。比如,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再现了秦始皇陵地下宫殿的壮观景象,使游客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场景之中。这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不仅增强了观赏效果,也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