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卫东说了请进,一个清秀的女子略显腼腆地走了进来,正是办公厅的常委专职秘书杜思琦。
“侯秘书长,石主任有事出去了,这是收集的常委议题,请您过目。”杜思琦婷婷玉立地站在办公桌前,人虽然算不上漂亮,可是仍有几分铁瑞青的清秀。
侯卫东对这个常委秘书很有几分莫名的好感,道:“是小杜啊,请坐吧。”
等杜思琦退后几步,坐到沙发上,侯卫东拿起常委会议题,认真看了起来。
能够拿到省委常委会上研究的事项,要么是省委书记事先就有批示,要么是涉及人财物的大事,要么是中央和部委有明确要求的事项。作为地市和省直各部门,涉及到此类重大事项,一般都通过分管省领导给两个一把手事先做了沟通,因此,凡是报上来的议题,一般都能立住。当然,有时也会有一些部门,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上班的议题。
侯卫东看了看,这次常委会,件的贯彻落实;二是商议对岭西赛事场馆建设资金投入;三是政府几个需要在常委会上通过的文件。
尽管议题没有什么问题,侯卫东还是很慎重,拿着议题准备给朱建国汇报。
二人边往外走,侯卫东顺口问道:“小杜来办公厅多久了”
杜思琦安稳地答道:“秘书长,我是98年省委办公厅公开招考进来的,9年了。”
侯卫东笑道:“也是公招生啊,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秘书长,我是清华系,当时岭西省在报纸上发了公告,面向全国招工作人员,就考进来了。”
按照国家规定,1997年对原机关人员实行了过渡,从年开始至今,公务员全部通过招考录用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逢进必考”。显然,杜思琦是岭西省公开招考的第一批公务员。
“哦是清华的才女啊,不简单。”
“清华”两个字说出来,侯卫东眼前奇怪地浮现出朱小琳的身影。印象中,自从这位清华才女被迫离开茂云后,就像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了踪影和丝毫动静。
尽管对杜思琦还不是很了解,不过,凭着简单的接触,侯卫东感到,虽然二人同是清华出身,但是脾气性格差别挺大,对杜思琦的稳重,侯卫东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赞赏和肯定。
二人几句对话,杜思琦似乎放松了许多,道:“秘书长才不简单。我们都知道,您当年是县里的公招生,可以说是我们公招生的前辈,如今您已是省委领导,我们都很佩服。”
曾几何时,公招生三个字,既是侯卫东的骄傲,也使他尝够了走这条路的酸甜苦辣,只是杜思琦无意中“公招生前辈”一句话,倒是让侯卫东有些恍惚:“如今也有人称呼我前辈了,呵呵,真是江山代有人才,难道我是廉颇老亦了吗”
活力四射的杜思琦让侯卫东兴致很高,如果不是挂着给朱建国汇报,他还真有和这个不辱清华名声的才女聊天的冲动。
来到朱建国办公室,汇报了议题,朱建国顺手拿起桌上的粗体签字笔,刷刷写了一行字:“第四,研究酝酿茂云主要领导人选。”
看到朱建国拿笔,侯卫东心头一紧:“难道是我审查议题把关不严”等接过来一看,这才松了口气,暗道:“增加的议题我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往上加,这可是省委书记的特权。”
正准备往外走,朱建国却道:“卫东,近期省直部分班子也要适当调整,办公厅的班子现在什么情况”
侯卫东心头一喜,暗道:“老大看来要给自己放权调整办公厅班子了。”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一五一十把办公厅目前的班子现状汇报了一遍。
朱建国听到班子成员并没有马上到龄的,也没有特别反应,道:“你来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厅里的班子你拿个意见吧,没有大的原则问题,我不再过问了。”
话虽如此说,侯卫东当然明白,该走的程序绝对不能省略,道:“谢谢朱书记对办公厅的关心,我考虑一下,再和石主任碰个头,然后给您汇报。关于厅里班子,朱书记有什么指示”
果然,朱建国发了话:“政研室老史到点了吧”
“是的,还有不到半年。”侯卫东老老实实地回答。
他快速思考朱建国的意思:“朱建国不说其他人,单单提起史照贤,显然有了动他的念头。”
不过他的心里却知道,以老史的年龄,别说下地市,就是到部门也基本上不可能,更何况上次老史到茂云调研,一次偶尔犯下的经验主义错误,这个代价还没有付出。
想不出什么办法,朱建国却发了话:“老史材料不错,人也不错,做了一辈子政研室,你和曙光沟通一下,走一下程序,安排老史到人大安排个常委吧。”
“好的,我去落实。”听到这个安排,侯卫东佩服之余,眼前一亮。
到人大担任常委,虽然级别不增,但也是一个相对不错的安排。尤其是对这些已经是正厅级、又面临退休的干部来说,更是一种安慰性的安排。人大待遇相对较好,更关键的,进人大常委,可以到63岁退休,那么,退休之前,所有的正厅待遇将全部保留,至少,车辆是有了保障。
除了这些,对于做到厅级的干部们来说,突然一下子从高位下来,心理的适应才是一道最大的坎。在人大缓冲三五年,无论对身体,还是对心理,都有极大益处。
朱建国这一手,侯卫东确实没有料到,可是如此安排史照贤,又确实很高明,史照贤不仅会愉快地离开省委要位,还要由衷地感谢朱建国。朱建国平时有个习惯,除了开大会,他的手大部分时间都在头发上。
过去,侯卫东在茂云工作,除了偶尔和朱建国单独见面,多数时候是在大会上见到朱建国。他的这个习惯,也是侯卫东到了省委以后,随着近距离接触的增多,才逐渐发现的。
从很久以前第一次见朱建国,就给侯卫东留下了亲切和蔼的印象,感觉这是个什么事都好商量的老者。可是自从朱建国天马行空般换了秘书长开始,侯卫东感觉到,朱建国做事又有不按规则出牌的时候。
天天陪着他,侯卫东日渐强烈的另一个念头是,朱建国不怕事,不怕困难,似乎越复杂越喜欢,而且总有破解的办法,奇手妙招层出不穷。
他的心不是一般的人所能达到的,经常被手抚摸的脑袋,也总是能想出比别人更高明的点子来。
老史走了,自然要安排新的政研室主任,这个人选,侯卫东是没有资格推荐的,他站在朱建国对面,静候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