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项议程,近期重点工作自不必说,常委们的分工也像秃子头上的虱子,在那里明摆着,自然一致通过。
研究第三项议程时,由于陈曙光初任组织部长,便由常务副部长丁原汇报了岭西市班子的初步人选。
丁原的身份现在也有些微妙,方案中,他的下一个职务已经不是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而是岭西市委副书记,但是没办法,这次还只能由他来汇报。
对于岭西市党委、政府的副职人选和人大政协的调整,常委们一致表示了同意。副省级的省会城市,除了四大班子一把手是副省级,其余副职都是正厅级,虽然也需要上边批准,但毕竟省里可以说了算。
但是,议到市长人选时,却出现了不同意见。
直到省委常委会召开的两天前,祝焱才和朱建国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听说推荐侯卫东作为岭西市长人选,朱建国略微有些吃惊。
朱建国现在是省委书记,做省长时,他欣赏侯卫东抓经济的锐气,对于茂云一跃进全省前四,今年进而进前三,包括增速全省第一,充满了期待,更加上他知道朱小勇的经历和背景,本来就担心他跨步太大一时顶不上来,有心让侯卫东再顶几年。
可是面对老祝的提议,他也不好反对,毕竟和郑少良竞争时,祝焱多少吃了点亏,自己事先也给了承诺,会尽力尊重他提出的市长人选,可是这个人选,不偏不倚,恰恰是侯卫东,他确实没有料到。
常委会上,率先发难的是新任省委副书记郑少良。
当丁原的话音刚落,郑少良轻咳了一声,出人意料地道:“朱书记,乔省长,各位常委,我谈谈看法。”
众常委都抬起头来看着郑少良,朱建国也放下了手中的笔。他的本意是先让祝焱说说推荐理由,然后再讨论,即使讨论,也不应该由省委副书记先发言,谁都知道,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三个大佬中,任何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能左右讨论的走向。
但是,郑少良毕竟是省委副书记,他张了嘴,总不能让他再闭上。
“老郑,你说吧。”
“我个人认为,侯卫东同志综合素质不错,特别是年轻,有冲劲,这几年茂云发展迅速,充分证明了他的能力。但是,他毕竟太年轻,今年才37岁,担任正厅两年多,如果是调整到大市再锻炼一下,我绝对没有意见,但是现在到省会来,先不说上不上级别的问题,依我对他的了解,单就省会与省直的关系处理,可能就不会太顺畅,所以,我认为侯卫东任岭西市长不合适。”
郑少良说出此话,其实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老领导汪书记交待的秘密任务到现在也没有头绪,而这个刺头在茂云一天,完成任务的难度便增加一分,从内心讲,他恨不得侯卫东马上离开茂云。
但是,阶段斗争历来如此,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一律同意。这个人选是对手祝焱提出来的,他几乎是下意识一般,咬牙表示了反对。
省委副书记发了话,一干常委们一下子没了动静,除了朱建国和祝焱,谁也不知道郑少良到底代表了哪一方的意见。
祝焱心中冷笑几声,暗道:“姓郑的,你不要欺人太甚仗着上边有人,硬做了副书记也就罢了,现在还要跳出来,以为我不清楚你这里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不是对侯卫东有意见,矛头还是冲老子呢。”
心里虽然是一通臭骂,毕竟是这个级别的干部,不可能在常委会上露出个人情绪,他也咳了一声,道:“朱书记,乔省长,郑书记说得很有道理。组织上把岭西市交给我,深感责任重大,之前,为了市长人选,我反复而慎重地进行了思考,也考虑了多个人选,总体认为,侯卫东同志最合适。”
朱建国知道祝焱和郑少良之间的关节,但是毕竟是祝焱推荐了侯卫东,他有意往同意的方向上引:“老祝,说说你的理由。”
祝焱沉稳地道:“第一,侯卫东同志从乡镇开始,一步步扎扎实实,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我想在座的不少同志都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对侯卫东同志本人有的也很熟悉,从工作能力上,绝对可以放心。”
“第二,岭西是省会,俗话说京官难做,的确有许多突出棘手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处理,客观上需要一个能力强的同志来担当。对岭西市来说,上可以直接和国家部委打交道,下面临兄弟地市的追赶,中间还要协调省直方方面面,如果只有兢兢业业和任劳任怨,岭西的局面终究打不开。”
“第三,这次省党代会上,不知各位常委注意了没有,地市14个代表团,只有茂云市一家两不带,而且集体乘车来回,我想,这不是侯卫东同志作秀,他没有先知先觉的本领,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关键是严格执行会前省两办的通知精神,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自觉地同省委保持一致,我想,这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省会,更需要一名政治上强的同志的理由。”
祝焱的话掷地有声,郑玉楼、济道林等不少常委已经开始频频点头。
郑少良正要反驳,坐在侧面的新任纪委书记刘兵发了话:“祝部长说的三条,很有道理,我都赞同。从纪委的角度上看,我只是想说一个问题,省会的发展,到底是把保持稳定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我个人的意见,应该是在首先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一定增长,没有了省会的稳定,也就没有了全省的稳定,这一点,我想提醒大家注意。”
在座的常委,包括朱建国和乔志民,都没有想到一个新任的,几乎是排在最末的常委,会在这时候插话,而且说出这样一番话,只有郑少良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祝焱猛地一下反应过来:“刘兵做过沙州市长,他在沙州时期,一开始我把侯卫东放到了益杨县新管会,后来昌全书记临走以前,让侯卫东做了成津县委书记,而刘兵每次与周昌全争斗,从未占过上风,包括周昌全走了以后,朱民生接了书记,刘兵自然对周系人马存有意见,现在抓住机会开始发作了。”
对于刘兵这次上位省委常委,一开始祝焱和侯卫东的猜想一样,认为是朱建国做了工作,而朱建国与侯卫东千丝万缕,正常情况下,刘兵不应该对侯卫东发难,现在看来,刘兵的上位或许另有原因。
祝焱又准备发言,朱建国悄悄冲他示意,扭头对乔志民道:“乔省长,你对侯卫东这个人选感觉如何”
众人唇枪舌战的同时,乔志民其实一直在琢磨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实话,他对侯卫东没有偏见,甚至多少还有些好感,这当然得益于宁玥背后的吹风,另外,他一向看不起郑少良,包括当初郑少良提议李俊解决茂云常委时,他就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按理说,他这次应该责无旁贷地站在祝焱一边,实质上,也就是站在朱建国的立场。
但是,心态决定行为,乔志民已经不是副书记,而是一省省长,身份发生了变化,心态也随之改变,作为二把手,理应与一把手一致,但是作为省政府的老大,他不能让众常委看出来,这个省长是省委书记的附庸,更何况,他根基深厚,潜力巨大,前途更加光明,包括头上的代字,在没有去掉以前,他不能树敌,包括真正的敌人在内。
“朱书记,老郑、老祝和几位同志的意见都有道理,我想,作为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保持稳定也是前提,至于侯卫东同志,他确实能力出众,胜任岭西市长没有问题。但是,茂云目前正是上坡的关键时期,现在不宜大动,我的意见,不妨再给他一年时间,各方面理顺以后,我们再用起来就是了。”
乔志民明面上是和稀泥,实质上是否定了侯卫东的市长资格,祝焱知道自己的份量终究高不过乔志民和郑少良,心里长叹一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目前这个局面,朱建国肯定不会拍板,他不至于为了我的面子,与新省长产生分歧。”
所谓当局者迷,以祝焱如此老到的官场高手,这次也只猜对了一半。
朱建国正因为太欣赏侯卫东,内心并不十分愿意把他放到政府系统,用好了固然可以带动省会发展,但是一旦有个闪失,自己少个心腹不说,等于拱手给乔志民送了一个强援。而在党委口上,进退流转,闪转腾挪,一切都跑不出省委书记的手心。
果然,朱建国发了话:“侯卫东是个好同志,这是同志们一致认可的意见,鉴于省会的特殊性,请曙光部长会后再筛选一下,尽快提出新的人选,争取及早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