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忍”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我们都有心,但并不是我们都会忍。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年轻气盛”,正是对年轻人最好的诠释。在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遇到令自己讨厌的人和事。陈廷敬告诉我们,只有学会隐忍才能有一鸣惊人的举动,只有忍于凡事才有成大事之胸,只有敢于平静地隐于山林才会有威震朝野的再度出山。忍耐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以退为进。伟人的隐忍是为了伟业,凡人的隐忍是为了事业。忍耐是成功人士所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凡事中的那一些低调忍耐是日后成功最牢固的基石。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这个需要细细探究曲直的世界里学会暂时的卑微,学会谦逊的处世,谦和的做人才能成于大事。在皇城相府的亭院间游走,你可以想象在那弯弯曲曲的回廊下,穿越时空的陈廷敬“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观天外云卷云舒”的恬淡画面。一代明相宠辱不惊的人生经历向我们预示着:伏久者飞必高,先开者谢独早
在时机成熟时狠下心来做事
学习陈廷敬的“狠”功
康熙帝重新录用陈廷敬,使陈廷敬内心感慨万分。他知道,这次复出,必将受到明珠等人更大的打击。现在的明珠权倾朝野,百姓更是怨声载道。而陈廷敬在这个时候恰恰正确地揣摩到了皇帝的心理,感觉到皇帝对明珠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宠幸,更是要找个机会要惩治一下明珠。那么陈廷敬是怎么察觉到皇上心思的呢一次皇上找陈廷敬问话,说话间陈廷敬随口说出“明相国”几个字,不料康熙大怒,说“大清从未设过什么相国,何来的明相国”从这一句话中,陈廷敬察觉到了康熙帝的心思。他认为,反攻的时机成熟了。随后,他搜集证据,利用康熙检阅海军的一次机会,设计了一个连环参,直接间接地连参了明珠、索额图、徐乾学和高士奇四位大臣,结果则是,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籍。这计连环参,不仅保全了自己,更是帮助康熙消除了朝廷中多年的“明”“索”两党之争。关键时刻,一向稳重的陈廷敬痛下狠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前是别人教会他“等”“稳”二字,自己琢磨出一“忍”字,现在则是逼出了一个“狠”字。
心狠之人,不一定都是坏人。很多事面前,我们确实是要忍的,但对于关系到我们前途和命运的事是断断不能忍的。而此时如果时机成熟,我们就得像陈廷敬那样向对手痛下狠手了。不管是在官场上、职场上还是在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你兢兢业业地卖力工作,而有些人偏偏就给你制造各种麻烦来刁难你,或者直接破坏你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特别是在竞争同一个岗位时,你优势突出,对方势力较弱,这时,他就会使尽坏招败坏你的名誉,甚至不惜攻击你的下属和家人,以求得到打压你的目的。对于这类人,我们一旦抓住机会,要坚决进行强有力的回击。你要想到,这样的伪君子如果占据了重要岗位,可能会给你所在的单位或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样的害群之马只要机会成熟必须进行根除。如果你是一个单位的领导,面对这样的人物更要狠下来进行惩治,要记住:有些人和事如果该断不断,则必留后患。
在辉煌中达到急流勇退的境界
学习陈廷敬的“隐”功
在成功去除明珠等人后,陈廷敬更是成了大清首屈一指的功勋老臣,连康熙帝都对他敬重万分。一日,在与康熙的谈话中,康熙帝对陈廷敬说“老相国啊”,当时陈廷敬惊恐万分,回说“皇上您亲口说过,大清是没有相国的”。但康熙却对陈廷敬说你就是大清的相国。此时,陈廷敬已经七十有余,每日上朝,但他毕竟是有点老了,很多的事已经跟不上其他年轻大臣的思想,更不符合康熙的旨意,但他又十分的固执,这也使康熙对他产生了点意见。家人劝他功成身退,否则会和明珠他们一样的下场。而陈廷敬表面听不进去,实则心里很清楚,他知道老了,再这样下去必然要走明珠他们的老路,他也很清楚皇上的用人之道,不管你怎么功勋卓著,都不是永远的,总有一天你一样会失宠,伴君如伴虎啊。几日后,在朝上,陈廷敬突然装聋,康熙感叹不已,准许他回家养老了。而回到家后,当家人为他突然耳聋而发愁时,陈廷敬却好了,家人顿时明白,原来这是老爷为官的最后一招,“隐”。
在潮落之际乘时而退,不仅保全自身,还使人生得到升华。能够如此,对于那些置身官场之人尤其重要。学会急流勇退,不是不近人情、自负清高,而是为人有道,胸怀达观。
在清朝,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这不仅仅是运气和明君的因素,陈廷敬享用一生的官场“五字诀”更是他驰骋官场这么多年的看家法宝。而这“五字诀”不仅适用于封建社会,对现在的官场、职场、现代的人也是受用的。有机会到皇城相府旅游观光的朋友们,应该从这丰富的历史遗留积淀,更多地学习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己做人的境界,才能在官场上、职场上、人生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