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月空海忙得不可开交。
他正忙着准备正式进入青龙寺。
所谓准备,是指外语。
梵语和梵文也就是印度语。
天竺的语言。
在日本时,空海已经学会梵文。不过,那毕竟是从天竺经由唐国再渡海到日本的。不够充分。
倘若要将密教大法带回日本,必须先井然有序地学会天竺的语言sanskrit,也就是梵语。
因为若要将密教归为己有,相对于显教,更需要深入理解梵语。
对于唐语,空海已经比一般唐人精通。梵语也大致学会了。若想在日本用来传承显教,已很够用。不过,密教是新兴佛法,光靠唐语理解,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学习梵语便不可或缺。譬如,唐语所说的“涅檠”,在梵语,是指烦恼“消除”了的状态。“涅檠”其实是用唐语音译过来的词。然而,在天竺,其本意却指“熄灭”火焰。
“消除”和“熄灭”,意义大不相同。
在日本,“涅檠”被诠释为灭度、寂灭的意思,这和添加了个人意志及行动的词汇,譬如以自我意志“消除”烦恼火焰的唐语译词,二者意义完全不同。
如此,若不将这些成为佛教名词之前的天竺语本意,消化为自己的知识,进入青龙寺之后,恐怕还得从学习梵语开始。
空海打算在进入青龙寺之前,先将天竺语完全溶化于自身内部。
毕竟空海的语言能力,异于常人。
空海已向西明寺的志明和尚,还有大猴,学习了天竺语。
一般口语,他已说得和大猴一样好。佛教的专业部分,他的程度也已凌驾志明。
连大猴都曾说出这样赞叹的话:“空海先生,您前世莫非是天竺人”志明对于空海快速的吸收能力,更是惊奇不已。
说到对于佛教知识或思考方式,空海比志明更有深度。
志明学习天竺语,是拜天竺东渡来唐的婆罗门为师。志明现在则教空海天竺语。
志明对于空海领悟力之快,曾惊叹得说出:“这位师父,您真的是倭国人吗”正因为本身也是僧侣,同时也是知识分子,所以志明深知必须耗费多少时间及心力,才能具有自己的天竺语能力,所以,他完全能够理解空海的不凡成就。
有一段时目了,柳宗元那儿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之前所言,安倍仲麻吕的第二封信,到底有没有他应该已问过他的母亲。
若真有其信,应该立见分晓;如果没有,也应该很快有答案才对。
毫无音信,若不是母亲还没找到那封信,就是找到信了却不便交给柳宗元。
若是那封信已交给柳宗元,那么有可能是柳宗元无法联络上空海,要不然,就是他有不想和空海联络的苦衷。
深夜空海在灯下展读向志明借来的梵文经典。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他边看梵文边以梵语低声诵读经文。
有不少教义,就是因如此诵读方才能够心领神会。
以这部般若心经来说,用梵语诵读时,空海的感想是:有些段落不正是真言吗与此同时,他也恍然大悟:果真如此。
这果然是曼陀罗,是真言。当他以原始语言发音时,自然萌生这种感觉。
在空海内心深处,有深表赞同“这是理所当然的”的自己;也有再次确认般若心经其实就是真言的自己。
般若心经开宗明义说,这个宇宙是由何者组成。又说,是由“五蕴”组成。
色。
受。
想。
行。
识。
此即五蕴。
五蕴当中的所谓“色”,是指宇宙一切物质性的存在。“受”、“想”、“行”、“识”四蕴,则是指人类这一边也就是在了望宇宙时所产生的感受。换句话说,般若心经所要诉说的,就是:所谓“存在”,除了“存在”本身,还必须有观看“存在”的感受,“存在”才能存在于这世上。
而更厉害的是,般若心经竟断言,昕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空”。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这个论点多么具有活力啊般若心经指出,这世间一切事物,不论人、马、牛等动物,虫、鱼、花、草或是水、空气、风、石、天、山、海、大地,其本质的相貌,其实都是空。
所有人心作用,男人恋慕女人的情感,女人恋慕男人的情感,甚至连欢喜及悲哀,一切也都是“空”。
人的行为、思想全然是空般若心经如此高明地宣言。
诚然正确无误。
在认知上已告完结。美妙无比。
不过,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般若心经对于这种终结的阐述,竟然又高呼:那又怎么样呢色,即是,空但,那又怎么样呢对于“色即是空”这种智能,这种美,或这种智能的终结,般若心经竟然若无其事一般,而在最后高揭这就是曼陀罗。
羯谛。羯谛。
波罗羯谛。
波罗僧羯谛。
菩提。
萨婆诃。
般若心经以理诉说这世间的真理,却在某处急转直下,突如其来地以这样的真言告终。
般若心经甚至将宇宙中存在的真理,也缠缚在这一曼陀罗之中。可以说,曼陀罗自己在说话,曼陀罗本身就是般若心经的主体。
这最后的真言,应该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均以同等音量大合唱的部分。
空海继续唱诵般若心经。
唱到曼陀罗部分,近身的书桌仿佛也跟着唱和起来。
羯谛。羯谛。
空海一唱诵,书桌及桌上的笔也跟着唱和。
羯谛。羯谛。
当空海唱诵:波罗羯谛。
屋子、天花板、墙壁、地板,最后整栋建筑物也都跟着唱和:波罗羯谛。
空海再唱诵:波罗僧羯谛。
这时,庭园内的草、虫、牡丹花,甚至牛、马、鸟也一起加入唱和,用尽力气大声呼喊:波罗僧羯谛。
空海再唱:菩提。
萨婆诃。
感觉似乎所有生命,乃至微生物、细菌、山川大地、宇宙,也一起呼应唱和。
存在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和着空海诵念的真言:菩提萨婆诃当空海诵念完毕,他感觉所有生命都使尽全身力气几乎要撕裂自己肉身般的力气以吐出自己灵魂般的气势,跟着一起大喊。
空海耳里可听闻宇宙合而为一,震天撼地般的大合唱声响。
“真是太壮观了,空海”倘若橘逸势还在身边,他一定会如此赞叹的大合唱声响,残留在空海耳里。
橘逸势早已不在西明寺。
他搬入位于别坊的儒生宿舍了。
逸势不在,工作虽然进行得比较快,但有他在旁,经常会帮腔附和,尤其当空海综合自己的思绪时,他是个不可或缺的辅佐角色。
平常思考时,就已养成逸势在旁的习惯,即使今天他已离开,空海的内心深处,依然可以描绘出逸势的神情,然后为自己的想法做总结。
此刻,空海内心深处的逸势,正对着空海诵唱的般若心经发出赞叹:“真是太壮观了”将经书搁在书桌上,空海打开侧边的窗户。
夜气沁入,灯火为之摇曳。
已吹起初夏的风了。处处枝开叶展的新绿味道,以及树木的芳香,交融于风中。
夜气宛如甘蜜。
明天,白乐天即将到访。
前来西明寺,是为了观赏牡丹花。时间若允许,还能说说话。
如果没时间,就纯粹欣赏牡丹花吧他在信上是这么说的。
西明寺向来以牡丹胜地而闻名。牡丹花季,从长安到寺内探访的人络绎于途。
其中不乏出入宫廷的贵客或丽人。
自古以来,唐国子民便偏爱牡丹,远胜于其他花种。唐国子民对于牡丹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类似日本子民对于樱花的无限爱恋。
长安各地的寺院、庭园,每到牡丹盛开之际,长安人的心情便随之浮动。
空海知晓白乐天的大名,也是由于牡丹的因缘。
白乐天与友人赋别时,曾走访牡丹盛开的西明寺,作诗抒怀。
志明将这首诗拿给空海看,那是最早的印象。
此时的西明寺,正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每天都有许多访客到来。
对空海而言,这是他初次在长安与牡丹邂逅。
红、紫、白、淡桃红还有介于上述颜色之间的所有颜色。
这些花瓣毫不吝惜地绽放着。绚烂的牡丹花群,在初夏微风中摇曳的模样,煞是壮观。
忆及白日的娇艳,甚至令人觉得牡丹花色仿佛也融于夜气之中,在黑暗中隐约闪现。
这时空海察觉到那动静。
庭院中有某人的动静。
那人,似乎并不刻意隐藏自己的存在,反之,也不存心让人瞧见。
极其自然地在那儿而已。
他正在动着。虽然在动,却不是走动。
奇怪空海抬起头,朝窗外望去。
眼前是庭院夜色。
月光自天洒落,夜色宛如深浓水底,静默地展现于眼前。
确实有人在那里。
与上回丹翁呼唤自己时的景况似乎又有些不同空海站了起来。
二月光映照之下,牡丹花叶在深深的夜色中散发出青翠光泽。
空海静静地步向花丛。
衣袖、下摆触碰到聚集于花叶上的露水,因濡湿而沉重起来。
而牡丹花,与其说是露水的重量,不如说是花瓣本身的重量,让它像压弯树枝的熟透果实,低垂下来。
空海徐徐穿越其间,往前走去。
深夜无人醒着。
四周只有无声的清澈黑暗。
黑暗中,牡丹依然艳彩跃然。
那颜色仿佛带着香气。
牡丹虽无桃花、梅花般的芳香,取代香味的却是一身绚丽的色彩。
正如黑暗中还可以闻到梅花芳香那般,在黑暗中似乎也能看到牡丹所绽放的色彩。
突然藏经堂前庭院深处有东西在晃动。
是人影。
人影缓慢地动作着。
在做什么呢虽然在动,却不是走动。
那人影正在舞动着。
似乎是名女子。
月光下的发丝发出银色光泽。
身穿宫人模样的华丽衣裳,女子不停地舞着。
月光中,手臂徐徐向上伸展,白皙的手臂在半空翩然翻转,指尖与月光一起降落。
她的身子缓缓摇晃旋转,脚抬起,踩地有声。
仿佛即将被月光吸去,那身子像是要升上天际。
似乎想要飞天,却无法升上天去。
宛如天女爱恋着天际般舞动着。
空海默不出声,静静地停下脚步,观看着那舞动。
女子丝毫未曾察觉空海的存在。
全心全意投入自身的舞蹈,仿佛自己就是舞蹈本身。
空海不避讳地故意向前走去,靠近那名女子。
然后空海蓦然发现,那女子并非年轻女人,而是一位老女人。
在月光下舞动的,是一位经过岁月洗礼的老女人。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稍早前竟没能察觉出来。
虽说是夜晚,却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
照理来说,如此近的距离已足以辨识,却因为始终深信那女子是年轻女人所致。
舞蹈的动作,并非老女人所能为。
是年轻女子才做得出来的。
难道被其动作所迷惑了现在仔细察看才明白,发丝所散发的银色光泽,并非月光造成,而是她的白发。还可看见脸庞浮现深深的皱纹,脸颊皮肉也垂垂老矣。
这位老婆婆,当已届高龄了吧。
不过,尽管老,却美极了映入空海眼中的,只有那舞蹈的美。
已到这般年纪的人,怎还能有如此的动作为什么这位老女人要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舞蹈仿佛饱经风霜的牡丹精,受到现世的月光召唤,被请求演出古老的舞蹈,抑或是自身难以抗拒月光的神秘,而飘然现身此时“喂,空海。
是我,逸势。”从后方传来一阵呼叫声。
空海回头一看,橘逸势站在后面的牡丹花丛里。
“空海啊,好个良宵花月夜。月色太美了,我也出来走走,观赏牡丹花。”空海将那声音听成是逸势的声音,将那身影看成是逸势的身影,也不过是瞬间之事。
“如何我们也来一起赏牡丹吧”这不是逸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