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链接
经济学家们非常成功地混淆了通货膨胀的起因,手段之一就是简化这个词的定义。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因此,如果物价没有上涨,就没有通货膨胀。
但是上涨的价格不过是通货膨胀的结果罢了这就好比给气球充气,气球就会不断膨大一样。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其相反的情况即为通货紧缩,意指货币供应收紧。从另一方面来说,价格自身其实不会膨胀或者紧缩,只会上涨或下跌。所以膨胀的不是价格,而是货币供应。
凡是1990年以前出版的字典对通货膨胀的定义都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较新版本的字典的定义就开始松动了。不过,如果你明白通货膨胀的真正含义,你就会明白,就算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也可以保持平稳甚至下降。
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理智地选择停止消费。一旦这样,需求就会降低,物价就会回落。不过有时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抵消这些因素,因为增加货币供应量会降低货币的价值。如果通货膨胀发生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物价会上涨前提是货币发行的速度足够快、保持平稳或者比正常情况下跌得慢一些。
但是,经济不景气时,物价需要下跌才能平衡经济局势。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能够削弱低就业率的影响。然而,当代经济学家却认为,物价下跌会导致经济陷入需求崩溃的万丈深渊。他们忘记了一旦物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开始消费。这个过程淘汰了不必要的产能,把物价调低到符合内在供求关系的水平。
通货膨胀人为地使物价居高不下,妨碍了上述过程发挥作用。
目前,许多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本能反应便是造更多的货币。但是如果货币投入过多,这种手段就会同时带来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大问题,导致“经济停滞型通货膨胀”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然而,现今的许多经济学家却一股脑儿地将20世纪那段插曲抛到九霄云外,坚持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他们认为,人们失业时,需求便会下降,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可他们却忽略了等式的另一边:一旦工作的人数量减少了,生产的产品也会减少,供应量便会减少。而物质匮乏会导致价格上涨。如果人们向这种并不明朗的经济状况中投入更多货币,必然会导致价格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