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个比率也无法维持平衡,转换率又降到3∶2,最后降到了2∶1。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一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两条鱼。
因为官鱼是岛上的货币,所以物价都必须相应上涨才能弥补鱼损失的营养价值。于是通鱼膨胀的难题产生了。尽管通常来说生产率提高会促使物价下跌,现在政府引起的通鱼膨胀却导致物价上涨。
奇怪的是,物价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莫衷一是。人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阿里格林芬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解释说:“通鱼膨胀是由一种叫作鱼成本推动的现象引起的。”他说高就业率部分归功于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繁荣的经济一起促使对鱼的需求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
格林芬指出,现在大多数岛民每天吃的鱼是前辈们的两倍,这就是经济繁荣的明证。
格林芬还提醒说,如果没有稳定的通鱼膨胀提供刺激,人们就会失去食欲,对鱼的需求消失,那么岛上的经济就会收缩。他进一步指出,每年贬值一半的通鱼膨胀水平是最理想的。他说,通鱼膨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说得好,阿里。你都能把死人说活啦。”弗兰基说。没有人想到应该指责政府这个引发通鱼膨胀的真凶。
有了这种可以任意填写数字的空白支票,政府会继续发行更多的钞票取悦民众。这样一来,官鱼的尺寸越来越小,越来越不值钱。因此,工资和物价都要上涨。有些年份,由于生产率提高的抵消作用,人们几乎注意不到通鱼膨胀,但是有两件事是雷打不动的:官鱼从未变大,物价从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