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送钱?”刚刚陶醉在绿色生命的几个年轻人立刻被“送钱”这两个字拉回了思绪。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进村就得给钱?或是有人经常给村送钱,让这群孩形成了习惯?”
正坐在老槐树下的赵五爷和王三炮老爷听到孩们的童言稚语乐不可支。赵五爷用手的拐棍敲了敲小男孩儿的脑袋:“你们啊,净瞎说,哪有不劳而获要别人送钱的道理。”
想想小家伙可能还听不懂什么是“不劳而获”,就说道:“哪天遇到你爹那小,我得和好好说道说道,怎么什么事儿都和小孩说,这小是不是皮痒了。好了,你们这群淘气包都散了吧,别吓着客人。”
赵五爷是村儿里最长者,不管是大人还是娃,都很尊敬他。呼啦一声,刚才还在围观的孩便四散开来,只留下几个年轻人站在村口儿处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
绿荫,老人,孩,这简直就是一副充满了童趣,生活味儿十足的“农家行乐图”,不由得令人想起了《清平乐·村居》的句: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此时此刻的场景与其何其相似。同样的恬淡宁静,同样的白发老翁、顽皮的孩,同样的青山秀水,农家生活。几个年轻人恍惚间仿佛穿越了千载的时光,那诗词的描写与眼前的场景慢慢重合,化为了内心那令人难以抑制的悸动。
赵五爷见几个外来的青年男女有些微微失神,不禁有些奇怪。当然赵五爷不可能明白这几个人一瞬间的内心深处的千回百转,只是以为他们被村里的小娃吓到了。当下微笑着道:
“几位后生仔莫要听山野娃们胡说八道,不知几位来此有何贵干?可是寻亲还是访友?
在赵五爷眼,这几位明显是大城市里来的,如果在村里有相熟识的人,也就只能是墨非了,因此才会有此一问。
其圆脸的小姑娘抢着回答道:“不是,不是,我们是来这里玩的。”
“玩?”赵五爷迷惑了,这里有什么好玩的,转过头瞅了瞅了其他几个老头儿,大家面面相觑,显然老人家认为这里不是山就是树,有什么好玩的。
长久生活在农村的人,并不了解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对大自然渴望。
现在的环境污染如此的严重,找到一块儿清洁的净土,已经变得很困难了。
<cener>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