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一脸苦恼的样子。
刘易这样想着,一边对刘璋道:“刘璋大人,现在你的部下将臣等。恐怕已经有了不少的人已经效忠于那个大都督了,哪怕你出面直接削去他的兵权也没有用了。一旦你如此做了,反而会逼得他狗急跳墙,你益州军肯定就此分裂,内斗不止。今又有那大都督引来的蛮族大军,一个不好。你们都得要粉身碎骨啊。当然了,如此也没有什么,就担心那些异族人趁你与那大都督相争之机,他发兵夺益州,到时候,益州万万百姓,将会陷于水深火热当中。我们黎瑶族,虽然一向来不及汉人管治,便是与你们汉人也秋毫无犯,但蛮族人就不同了,到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当真发展到那个地步,你们都是罪人了啊。因此,我希望刘璋大人能够明白,以大局为重,先忍耐下来,暂且与那大都督虚与蛇委。”
“主公!主公啊,你、你实在是太过宽厚了,对身边的人全没一点戒心,有时候,利益当头,什么事都能够做得出来。”黄权伏跪在地,带着哭腔的样子道:“臣自从先主入川以来,便一直为你们刘家效力,从来都没有半点不轨之心。对主公忠心耿耿,一切都是为了主公的基业免落旁人之手。如果主公不相信我等,而相信奸佞的话,那、那老臣也就只有一死以表忠心了!”
所以,刘备回到了益州,刘璋对刘备更加的器重,甚至把益州的军权都交给了刘备,让刘备总统益州三军。
刘易就担心,张飞与关羽两员大将很难与刘备为敌,从而影响了自己统一大汉的计划。
说实在,如果没有乌桓部族等一众异族联合起兵的话,刘易也不用急着发兵先灭了乌桓,如此,益州怕早就被自己收复了,这个时候,怕已经是对曹操用兵的时候,统一大汉指日可待。可正因为被刘备这么一搞,起码被他拖缓了自己统一大汉一两年的时间。
一众臣子,倒还算是对刘璋忠贞不渝,跪地劝刘璋明察。
“这怎么行?如果让主公回到大都督身边,那我家主公还不是要给他害死了?”黄权听刘易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满的反对道。
“刘备……呃……”刘璋一时不备,冲口就说了出来,但说了出来之后,他猛的睁开眼睛紧紧的合上嘴。
刘易也只是需要拖住他们一段时间,从大西北杀来的马超大军怕也杀到了。那时候,就不用管益州的事了。
刘璋似乎摆正了心态,终于站在与那大都督对面的立场上来谈论这件事了。
这一下,刘易倒觉得有点麻烦了。刘备居然没死,那么,自己现在的新汉军当中,还有那么多刘备原来的军将谋士,以及士兵。如果他们一旦知道刘备没死的消息,不知道他们会如何?
还有,那个如陈到这些刘备原来的军将,他们本是刘备的死忠啊。如果刘备没死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他们又将会如何?刘易现在甚至已经有点怀疑,刘备是否已经暗暗的与那些已经归降自己的旧部联系上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多想无益。
对于刘备联合各方异族欲灭新汉朝的计划最终失败,但是,能够一下子调动了那么多异族大军的手笔,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最终失败,非刘备的计谋不行,而是非谋之罪,是那些异族人不济事罢了。
后来,刘备闯出了一定的名头,刘璋也为刘备高兴。只是,失败后,听闻刘备在荆州遭刺身亡,刘璋还为刘备而伤心了好久呢。
“可不是,要不是刘备,我刘璋能如此信任他吗?只是没有想到,他已经不是原来的刘备了,居然是奔着刘某的基业而来。唉……想当年……”
刘璋虽然昏庸糊涂,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什么都不懂,起码,他的学识还是过硬的。并且,作为一个上位者,其见识眼光,格局也要比一般的臣民长远一些。他听着刘易的话,一边思量,但已经知道其中的关键,知道孰轻孰重。
还有就是,刘璋也有点自知之明。他也知道,新汉朝大军压境,他自己当确没有那个能力,那个魄力。能够与新汉军对抗。哪怕现在知道了刘备要暗害他,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倚重刘备与蛮族大军来对抗新汉军。要不然,他就只剩下被灭,或者是向新汉朝投降的路可走。但他也考虑到,所谓的请神容易送神难。蛮族的大军已经在自己的成都城外,现在说不跟新汉军打了,你们走吧。那南蛮大王孟获同意么?
不是很难,刘易觉得,关羽、张飞就算不会背叛新汉朝重投刘备,但如果知道刘备就在益州的话,他们也肯定会选择避战。
“唉……怎么会这样……”刘璋眼角居然滑出了泪珠,也不知道是不是后悔听信了那人,还是因为被那人暗害自己而感到伤心。
如此说来,还真的怪不了刘璋对刘备如此的信任了。
“那行,我再为刘璋大人看一下身体,身上的银针暂时不能取下,待与那大都督交涉过后再取下。”刘易说着,上前再输了一些元阳真气给刘璋,让刘易能够精神一点。
如此一来,刘易就得要临阵换将了。可是,这一换,又会出问题,因为谁知道张飞以后又会如何想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