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浓墨.即便燃起景安宫全部的灯火.能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宫墙投下的隐约轮廓.如一头巨大的走兽伏在黑暗之中.窥视着后宫中人.苏鄂正在房中以皂角.乌木等草木染料为玉衍隐去发髻中刺眼的银白.那女子安静地端坐镜前.一只手缓缓摸上尚还姣好细嫩的脸庞.她的容颜多了几许在深宫中长久涡旋的狠戾与杀气.唯有靠精心调配的胭脂才能掩住那笑靥下的苍凉.她明明才三十有余.心思却已衰老的不成样子了.
苏鄂洗净手.望了眼深沉的夜色.不禁慨叹道:“皇上去了那么久.即便是太妃.这个时辰也是不合规矩的.”
“无妨.”玉衍微垂眼眸.“到了明日.人们在意的就是另一件事了.”
是啊.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怎会大过皇帝的真正生母是谁呢.秦氏一定不曾想到吧.三十多年了.这个弥天大谎竟会被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揭穿.她大概做梦也沒有想到.秦氏一族的荣华竟会断送在她的身上.
那年先帝宠爱的柔嫔有喜.紧接着传來的便是尚还为颐妃的秦氏有孕的喜报.那并不是什么巧合.只不过是一个秦氏一开始便设计好了的圈套.她深知.先帝对柔嫔用情远在自己之上.彼时皇后无子.若柔嫔生下了孩子.将來势必要被扶持成为太子.她只得铤而走险.为了自己后半生的荣耀殊死一搏.
庆幸的是此事并沒有暴露.先帝一心只在那个女子身上.间或象征性地派太医问过自己几句.也便草草敷衍过去了.她一面庆幸着先帝的冷落.一面却又深深怨恨着他的无情.然而她更恨的.是得宠的柔嫔.那个女子的善良.体恤.本就是她学不來的.不仅如此.上天似乎格外眷顾柔嫔.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赐予了她.然而唯有这一次.秦氏也被赐予了唯一一个逆转的机会.
云嫔分娩的那一日.先帝因听信了钦天监的谏言.同皇后在外祭天.云嫔的宫内只有秦氏一早便安排好了的乳娘与太医.她这个孩子生的异常艰险.孩子临盆之时她险些晕死过去.然而若是这样不省人事也便罢了.偏偏她亲眼看着自己怀中的婴儿被太监硬生生的夺走.那个孩子她还沒來得及好好抱一抱.便被送进了颐妃宫中.待云嫔再度苏醒之时.等待她的只有一个早已编纂好的噩耗与众人冰冷的目光.
云嫔忽然不能开口说话了.
她甚至不能把那天昏迷之前亲眼所见的骇人事实说给先帝听便被打入了冷宫.沉浸在颐妃诞下皇子的喜悦中.后宫沒有一个人会在意她这个不详的废弃之身.绝望的云嫔在一个寒冷的深冬清晨被发现自缢在冷宫之中.而得知此事的先帝除了一声叹息.一份哀荣.亦是无能为力.
多年后.颐妃的孩子继承大统.成为新一代的君王.这个女子也便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后.只是她不知.那一年与云嫔交好的德仪曾偷偷去冷宫看望过那女子.云嫔在一角破布上用血写出了真相..为了有朝一日真相能够水落石出.在乳母从她怀里夺走幼小的皇子之时.她曾用尽全力在那孩子的脚掌上掐下了一块痕迹.那是她这一生.唯一用过的心计.
肖太妃背负这个秘密在秦氏统治之下苟活多年.终于等來了得见天日的一天.裕灏不是太后的骨肉.所以他才会有那样凄惨的童年.而秦氏被他投毒害死.大概也正是因果报应吧.
翌日.忽然有一道圣旨震惊朝野..废去故太后一切哀荣.刨坟开馆.不得葬入皇陵.追封先帝柔妃为太顕灵仁德太后.与先帝同葬.另.废黜秦氏当今皇后之位.迁入冷宫永不得复出.
一连三道旨意顿时掀起轩辕大波.然而人们也隐隐从圣旨背后窥见了整件事的來龙去脉.便是连最苛刻的言官对于此事也不敢心存异议.震惊之余.人们旋即便揣测起下一个后位继承人.朝中一时分为数派.日夜争论不休.但即便也有人力荐云屏夫人和昭妃.诞下两个孩子的景贵妃却似乎是当之无疑的人选.玉衍的宫前车水马龙.即使裕灏一时沒有立后之意.大臣们的行动亦是一刻不休.
在久久不能平息的风波里.日子如流水般匆匆逝去.
玉衍已有三个月不曾见过裕灏了.
不仅是她.永泰和紫阳也再沒有被他这个父皇召见过.正值后位纷争.众人不禁纷纷揣测天子的故意疏远是不是暗示了景贵妃的并无可能.在恶意的诽谤与揣测中.玉衍每日都会抱着只知呼喊父皇的紫阳公主在宫门口站上一会.她的期待早已通过董毕传进了那个男子耳中.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始终沒有來过.
期望慢慢变成了失望.玉衍似乎明白了.他果然是恨她的.若沒有人暗中调查他的身世.他可能就不必这样无可奈何地接受一个沉重的事实.即便玉衍曾以为这会把他从弑母的阴影中解救出來.然而于那个男子而言.似乎并沒有那么简单.
他从沒有在亲生母亲怀中亲昵过一回.也不能给予弑母仇人应有的惩罚.追封也好.修陵也罢.终不过是活着的人给予自己的慰藉罢了.他恨秦氏一族.却又不能立即铲除这个心腹大患.因此在悲痛与无助之中.他开始怨恨玉衍.她不动声息地揭露了一个惊天秘密.使他成为千古笑柄.而最可笑的是.这一切都是他曾赐予那个女子的权力.
无人敢在这个时候去劝说天子.任由其发展的结果.便是裕灏开始沉溺在颓靡之中.夜夜笙歌.宴饮无数.他甚至不再满足后宫这些看腻了的面孔.而着人从民间另行挑选美女送入宫中.众多美人中有两个尤其狐媚.一个被封了柳答应.一人封为卫选侍.她们终日陪同裕灏在仪元殿中饮酒作乐.不问朝政.大臣们几次聚在殿前请求天子上朝却都无果.强盛一时的大魏朝似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荒废下去.
焦急不已的大臣们开始转向景安宫.在他们心中似乎早已认定玉衍位同附后.无论她是否已被冷落多日.她始终是育有皇子和公主的景贵妃.若她肯开口相劝.天子或许会回心转意.玉衍本不愿这样锋芒毕露.然而眼见庄贤王回京在望.她终是不能坐以待毙了.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