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七百四十九章 今日我最美(两章半合一)

第七百四十九章 今日我最美(两章半合一)

百姓们惊呼。

整大了,这次真整大了,不白出来看热闹嘿。

不愧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批科举官员。

钱佩英也拽着宋茯苓的手问道“这是要干啥”

宋茯苓小声回堪称国庆了,国庆,我爹今日露脸大发了。

她猜皇上是在用这种形式扶官员们上马,这叫送你们上马,为朕打天下。

宋富贵兴奋的已经不行不行的了,顾不上身边不认识的人能不能听见,眼里迸发着喜悦道“要得的,要得的。”

听这意思,他嫌场面还不足够高大上。

“撒出去,这就是至少几百个县老百姓的父母官啊”

没想到,宋富贵这话,居然引得跪在一边的百姓们连呼赞同。

有的那岁数大的老伯,跪在那里还激动道“希望选出的这些,没有一个贪官污吏,都是那好样的,咱百姓苦啊。”

富贵急忙道“我敢说会宁县就会很好。”说完才用胳膊肘撞旁边的米寿“是叫会宁吧”

米寿大声应“会宁,会宁,定会安定安宁。”

宋福生脚跨六品鞍坐在红鬃马上。

前有官吏给牵马,身侧是另一名官吏举着飘扬“会宁县”的旗帜。

作为本届科举官阶最高的官员,他需要第一个出发。

宋福生一夹马身,“驾。”

身后跟着三百名新晋骑马的官员,这回可是通通骑马。

一时间,三百多旗帜飘扬,三百零一只马匹被人牵领,三百多名官员,身穿崭新官服高坐在马上,千人成队而出。

那场面。

简直让百姓们跪在那里半张着嘴。

刚才那些官从承德门出来,那才多少人啊眼下要打他们面前过去三百多位官员,更得跪着啦。

宋福生在路过妻女这里,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家人们,米寿那小绿帽,富贵那高调辫。

他高坐在马上,对钱佩英、宋茯苓他们挥了挥手。

惹的跪在那里的百姓们,立即纷纷扭头用眼神chuachua钱佩英这一伙人。

宋茯苓

我爹帅的一塌糊涂从我面前骑马经过,在那么多人面前特意对我挥手。

这可是我幻想中男朋友该出现的浪漫场景,又让我爹给用了。

我该怎么办,我想尖叫。

米寿姑父,你要去哪游街快等等我们。

高铁头拍着正激动哭的桃花,桃花喃喃着“那是我三舅,我三舅可真厉害。”

高铁头眼泪也划过鼻尖掉落,心想

三舅。

不。

三叔,你还记得当年,咱们被关进牢笼里游街吗

您如今又要“游街”了。

太爷爷,宋奶奶,爹啊,九族的老少爷们,好后悔没带你们来。

“来啦。”

秦嬷嬷听到婆子汇报,微点一下头,扶着老夫人来到窗前。

百姓们不知晓一些消息,属于听说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现赶过去。

但这些真正的高门,却早早就包下沿街铺面的楼上。

知晓宋福生那一伙人授官后,会游街去国子监拜进士碑,拜孔子庙。

也就是说,京城有些本事的都在这里等着呢,打算坐在这里瞧热闹。

二楼处的陆之婉,望着打队骑马过来的宋福生。

啊,这回看仔细了,他就是胖丫的父亲。

陆之婉眉头一皱,胖丫她父是多大年纪啊怎么看起来不像该有胖丫那么大的闺女。

嘴上说的却是“难怪我二姐不来瞧这热闹,更不让我二姐夫来观礼。二姐夫直接进翰林院,我瞧着他听我二姐的就对了。要是非要下场考,今日就要跟在胖丫他爹的后面。”

陆之婉说到这,扭头看向坐在太师椅上的老夫人,“祖母,就胖丫她父亲的事儿,祖父真的没帮忙吗”

她不信。

那日,小全子回府学完,听二姐说,祖母的脸色当即就不对了。

老夫人此时笑呵呵的望着下面打头的宋福生,噢,胖丫的模样和品行也随她父。心里敞亮。

“胡说。科举一向关乎江山社稷,你祖父怎可随意插手”

只不过。夫君与她说如若没成,回头就去提亲,不要等珉瑞了,他正在守城,没时候回来。不是已定准是那丫头

那时,她也想着是不要等孙儿回来再说了。有陆家在,看谁敢嚼舌根是举人做官。

后来成了。

陆家也无需表态。

因为这世间啊,成全在一些事情,它不喧哗,自有声。

发声的是胖丫她父的履历。

其他不提,目下前线,能在边站区搭起那么多列巴炉子,那烤炉构造就出自胖丫他父。

另外,听说,户部的毛侍郎,还一并呈到御前北面辣椒种植,以及胖丫她父亲在奉天仓场衙任职期间,几次采购军需为朝廷节省开支的记录。

所以,她才说,胖丫的父亲有今日,不是哪个谁在暗中帮忙。

而是那位宋福生,先以文为介,让皇上看到他在驭歌而行,接着是那会发声的个人履历。

陆之婉端起茶碗,抿口茶,又笑着望了眼下面。

厉害了,宋胖丫。

恭喜你父亲初到京城就有如此高的起步,我们陆家人也与有荣焉。

不过,宋胖丫你在哪呢,再不赶过来,你父就要骑马带队进了国子监。

斜对面的三楼,谢文宇的父亲谢侯爷,和另两位侯爷也在说着这事儿。

一边望着下面骑马路过的宋福生,一边感叹说道“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啊。”

这要是直接留在京城,就更是彻头彻尾的新贵。

男人们,尤其是身处高位的男人们注意的事就更多了。

“发现没有”

“恩。”几人纷纷点头。

那旗帜可不是白飘的,他们发现这届科举年纪大的进士,要么被留在京城,要么就被分到相对稳定的城池。

相反,那些年轻官员们身边飘扬的旗帜,被分到的地域,倒是一些可能在百姓眼中不好的地方。

皇上这是何意呢。

今日可不止这几位侯爷在心里揣摩,所有的高门都在细品这番作为背后的意义。

年纪很大的官员,甚至觉得皇上有嫌了他们的意思。

观礼的还有高门的小姐们。

前线在战争,京城已经好久没有如此热闹了,都趁着这个机会凑在一起。

小姐们在楼里悄悄探头瞅春风得意的宋福生,瞅后面第二位的状元郎。

还有几位小姐心里高傲的觉得,就这般吗呵呵,风光虽风光,但不及某人。

那人叫陆珉瑞。

想必陆将军得胜归来,才叫真正的年少风流。

这是小姐们。

而各家少夫人,成家了,聊的就变成出身世家的丁坚怎么没考过一个竖子,那状元和榜眼都是什么鬼。

这怎么可能完全说不通。

在有些人眼中,平民百姓怎敌世家培养出的公子。

倒是在街上第四位骑马的丁坚,此时望着前方宋福生,尤其是杨明远的背影,想得通透。

呵呵,是不是成在自己的出身,败也在自己的出身上了

这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届科举,状元怎么可能是世家出来。

丁坚认为就算表弟珉瑞回来考,真不是吹,考出的最好结果也就是他这个探花郎身份。

他这个探花,实至名归。

要知道,这第一届的状元是要给百姓看的,让全天下的人知晓,贫民学子照样登顶,树立一个全天下学子向往的榜样。

包括珉瑞准岳父的那个天子门生身份,或许也有给百姓看的成分在。

所以说,状元郎即使没有给他很不服气的杨明远,也会给某个谁,最终总是落不到他丁坚头上。

给榜眼那状元会给榜眼吗

宋茯苓终于慢吞吞的赶到学子监门口,很凑巧的和她爹笑着挥完手后,就看到骑在马上打面前过的榜眼。

也在和钱佩英八卦“娘,这位,才叫真才实学,我估计比我爹,比什么杨明远肚里有学问多了。”

“那咋给明远状元了呢。”

宋茯苓笑嘻嘻的,感觉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她瞎猜道

“娘,你看他长那么老,我猜他不得六十多他年纪太大了,朝廷还能用几年。给他费劲分到六部,让六部大人们亲自带三年后,他还没等施展手脚呢估计身体就不行要退了。”

搞不好都坚持不到三年后,坚持不到下一届的状元来。

状元倒了能行吗怎么也得坚持到下一届新状元出炉吧。

再者说,要是状元长的太寒碜不行。

这世间,爱美之心,人人有之,百姓们提起科举也希望是美谈啊。

学问上相差不太多时,自然选年轻帅气的杨明远。只有这样的状元郎才具有新闻价值和娱乐性。,,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