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文学入侵 > 第57章 第 57 章

第57章 第 57 章

一行人进了边检大楼,修整了一下,喝茶吃饭。

准备参观一下中印边境,但是绕着这座边检大楼转了一圈,还没看到界碑。

正在此时,门外忽然闹腾起来,一行浑身脏兮兮的,穿着传统藏民服饰,肤色和相貌却在中印之间的牧民,正在叽哩哇啦揪着边检大楼的负责人说着什么。

“怎么了这是需要我们帮忙不”何云鹏问。

边防摸摸鼻子:“不算啥大事。”没有仔细地向他们诉说。

等好好休息了一顿,何云鹏一个是受王勇委托,一个也是根据国家的意思,拖延一些时间,不用急着入印。

于是带着一行人,在附近悠闲地逗留观察了一阵子。

白天,他们出去转了转,算是带着乖巧的“小姑娘”张玉玩。

晚上,他们直接住在边防大楼。

因此,没几天,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奇景:

会移动的界碑。

每次他们白天去看,界碑还在边检大楼不远。

等晚上经过,界碑就消失了。出现在离中国边境几公里远的印度村子里。

而天天地,当地的乡政府都要往边防处“送”一群不服气的藏族牧民过边境,回印度村子。

战士们起了好奇心打听。

边防处看这情况瞒不下去,没有办法,只得私下告诉他们,某一天,边防所在这个中印交接的乡,乡政府办事处,来了一群藏族同胞。

他们很不服气地质问当地乡政府,搞新农村,搞牧民定居政策,凭什么不给他们修房子修路修学校,造水造电

边防苦笑着说:“当地乡政府本以为是执行处的疏忽,结果,乡政府派了人去当地一查看,都傻眼了。”

原来边防大楼附近的乡里,有一些村寨,横跨中印两国。

可能隔着一条小河沟,东边的村子在中国,西边的村子就算是印度的。

两边的村民同文同种,境遇却大不一样。

小河沟东边的中国村落,据边防说,前些年刚刚搞了牧民定居工程,加上前些年的新农村,因此是齐刷刷的水泥小平房,路也是水泥路,两边修着电线柱,还有太阳能。

家家户户不说富裕,但起码的通电通自来水,起码的家具家电都是有的。

乡里还建有小学、卫生站,有老人堂。

乡民,穿得都虽然老土,但看起来都是现代人。

西边的村落,就完全不一样了。

全是土坯房,低矮的茅草屋,帐篷。

居民们黑瘦,穿着脏兮兮的藏袍,发丝散,乱身上满是泥垢。

一群似乎活在三、四十年代的牧民,赶着着一群瘦不拉几的牛羊。

到处是光屁股乱跑的,无所事事的学龄小孩子,羡慕地望着隔岸学校上空飞扬的五星红旗。

只隔着一条几百米的河沟,凭什么差距这么大啊

于是,西边的藏民很不服气地跨过河沟,跑到了乡政府处,要求给他们也跟东边一样修路修水电。

没有办法,乡政府只得派了公务员,指着河沟边的界碑告诉他们,界碑河沟的东边是中国,西边是印度,老乡,你们是归印度管的,我们管不到。

好说歹说,费劲唇舌,总算说清楚了国界之别,把这群“老乡”给劝回西边去了。

谁知道,第二边,边防战士一打开边检大楼,列队去巡逻的时候,就傻眼了:

界碑不见了。

他们顺着痕迹和脚印,走了好几公里,进入印度境内,才在一个村寨的尽头,发现了界碑。

说话的边防战士摸摸鼻子:“然后,在我们去找界碑的时候,乡政府那边,同一群藏族同胞又跑来了。”

他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现在是中国人了给我们修房子修水电造路我们的孩子要登记上户口进有五个星星红旗的学校上学

这事搞不好,会引起国际纠纷,乡政府没有办法,只能通知了边防。

因此边防战士天天白天要往印度那边悄悄摸,摸过去把界碑摸回来。

但是,一到晚上,西边的印度藏民,就带着锄头锤子,整村过来“挖界碑”,把界碑埋在自己村子外边,然后跑去乡政府提要求归入中国。

如此日夜拉锯,听得一行战士目瞪口呆。

何云鹏说:“那、那边检大楼怎么往印度境内移动了三十公里”

边防叫苦不迭:“前段时间,不知道咋地,乡政府松口了,竟然真的答应了那群移动界碑的藏民,给他们修了路,修了房子,还给派医生去看病,接孩子来上学”

这下可不得了,本来,只有一个村子参与移动界碑的拉锯战,更西边的另一个村寨一看,好哇,咱们本来大哥不笑二哥,都一样穷,咋就一夕之间,你们村子都有房子住,有路走,有水电,孩子有学上,还有一群黑瘦但亲切的“中国公务员”帮助脱贫了

不就是搬界碑吗我们也能

于是,就仿佛接力赛一样,

但是这群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