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d></r></ble></d></r></ble>
听李法主自称密,李重心底一噔,心道此人果然是李密。
正是相逢不如巧遇,李重计划之,虽未想这么早碰上他,但是二人提前相逢,亦是不错。
见李密询问,李重笑了笑,言道:“一介布衣有何需要冒名顶替,不过方才之诗不过偶尔得之,若是要在下再做,亦不可能了。”
李密见了一捋长须,笑着言道:“有兄台这一诗足以。”
众人皆素信服李密之能,此人年少盛名,在洛阳弟之,有很高的名声。现在见李密亦佩服对方之诗才,不由对此人皆是高看数眼。
当下李密请李重于独坐饮酒,看得众人皆十分羡慕。
殿内雅座,店家上齐酒菜后,李密让别人皆是离去,别打扰了别人谈兴,那群世家弟从原先逐客则成了被逐者,当下皆是丢了大脸,而那独孤三郎更是尴尬。
此刻店内只有李重,李密二人,连店家也不准在旁。
李密与李重喝了数杯酒,席间更是纵谈阔论。
除了李芷婉外,李密算是李重所见第一个世家弟,其见识之广博,实在令人佩服。
世家门阀已统治天下数百年,士族弟,绝对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栋梁,有着平民所没有的优势。
以一个普通家的士族弟而论,自小学礼记,左传,诗经,周礼,仪礼;易经,尚书,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这只是打个基础。
之后再学武功,弓马骑射,刀枪剑槊,这也还是基础。
而孙兵法,尉缭,司马兵法之类兵书战策,这也仍然是个基础,乃必学。
此外农耕之术,种桑麻五谷,养牲畜,木工,铁匠活,虽不要去操作,但多少都要懂得,若是有一方面欠缺,都要被人嘲笑。
这些基础都打好后,方在各自所长上钻研精深。
当时隋朝两代帝王皆对士族垄断有所担心,故而开科举,在民间办官学,鼓励寒门弟读书,但是士家在知识与学问上仍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
李重不由庆幸自己以前读过历史系,虽是父母的安排,或者说是一种强迫,实际上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在理工科的计算机机房渡过。
但是到了现在李重不由感谢起这环境的熏陶,以及当时的耳睹目染,他与李密闲聊,亦算不上言之无物。
可惜即便如此,李重仍是与李密仍是差距悬殊。
两人聊了半个时辰,当下李密早就对于李重方才的震惊之意褪去,笑道:“李兄之诗才,可谓震古烁今,可是四书五经上,骈俪句上的功夫,却尚乏可陈。”
“此……此倒是少见,或许李兄之诗才真乃是偶尔得之吧。”
李密话甚至连李重诗才亦开始怀疑了,这点李重倒是释然,反正自己也是抄来的,是否华实亦不在意。
李重哈哈一笑,将手里杯一举,言道:“是与不是有什么分别,不过骈俪句之流确实并非我之所长。”
李密举杯与李重,不由笑问:“那李兄所长何在?”
“天下大势!”
李重口吐出这四字来。
李密闻言面色不变,将举起酒杯放下,笑道:“李兄,实在太巧,吾心所学千道,亦只有此道,不谦虚的说一句,堪称翘楚。”
李密说到这里,拿起手羽扇轻摇,自有一股油然的自信之意。
无论从古至今,天下大势都可是个大命题,否则诸葛孔明的隆对亦不会千古流传。
对于古代信息严重缺乏,对地利,朝廷,民间各方面有一个总的认知,能对此说上个通晓一二的人,都是旷世奇才。
难怪李密看自己,一副觉得自己牛皮吹破天的模样。
李重微微一笑,心道李密入自之圈套了,他怎么会不知道李密之所长,历史上杨玄感谋反,李密给他献上著名的上下三策了。
而翟让的瓦岗军不过山东一个小势力,李密投之后,献上‘攻取荥阳,争雄天下’之策。
瓦岗寨因此掌握势力,终于而登上争夺天下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