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董卓不快的抬起头
“叔颖,你急匆匆的这是怎么了”
从外面走进来的人,正是董卓的兄弟,董旻。
他惊喜的说:“哥哥,你可知道我刚才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人”
董卓一怔,“什么人”
“是景伯公的儿子”
这景伯公,指的是已故太尉种暠,曾担任过度辽将军,先后在凉州、并州击溃匈奴,平定过羌乱。董卓早年在凉州从军,多亏了种暠的赏识和提拔,才能步步高升。
后来种暠离开凉州时,董卓正担任戌己校尉,没能前去送行。
种暠回雒阳不久,就因病而亡故。董卓更是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深以为憾事。
故而当董卓听到是种暠的后人,呼的一下子站起来。
神情有些激动,大声道:“快快有请。”
董旻连忙转身出去,不一会儿的功夫,从外面带进来了两人。一个年纪和董卓差不多,在四十多岁的样子。而另一个,却显得很年轻,大约有二十四五岁左右。
“是颖伯”
董卓眯着眼睛,上下的打量来人,片刻后叫出了对方的表字。
种暠有两个儿子,长子种岱,表字公祖,不过因病在光和年间就已经病故了。
而次子种拂,也就是眼前的中年人。年纪和董卓差不多,当年曾在凉州有一面之缘。
种拂的表字是颖伯,董卓直呼其表字,以示亲热。
“仲颍,许久不见,这可是越发的精神了”
董卓大喜过望,健步如飞走过去,一把抓住了种拂的手,“颖伯,真的是好久不见了。什么时候到的雒阳我听说,你早些时候不是在益州牧刘焉麾下做事吗”
“哦,两个月前,我接到了诏书。可没想到”
种拂说着,伸手将身后的青年拉过来,“申甫,还不过来拜见你董叔父。”
“种劭参见董叔父”
青年身体魁梧,文质彬彬中,却有一股子刚烈之气。董卓不仅恍惚,隐约觉得站在眼前的种劭,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和种暠重叠起来。忍不住轻声道:“像,真像”
“这是我大哥的儿子,早先曾在刘幽州麾下效力,担任北城长。”
“北城长”
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大官,甚至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官职。所谓城长,仅在门伯之上,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位。而且幽州北城,直面鲜卑和乌桓的攻击,很危险。
董卓有点不满道:“刘幽州怎能如此做”
种劭忙开口,“叔父莫要见怪刘幽州。事实上刘幽州并不知道我的身份我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家祖曾为度辽将军,击胡于塞外。小侄并不想依靠祖父的威望,故而改名换姓,是想从最小处坐起。直到月前,刘幽州才知道了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