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汪萩这场比赛的上场时间虽然仅仅有十来分钟,但是在赛场上,他已经全面地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创造机会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射门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比赛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临场调整的能力,通过他展现出的这些能力,我们可以说,他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前锋的能力,剩下的,就是给他更多的上场时间和锻炼机会了!”
“正是由于汪萩的这脚射门,是有意识的射门,是有控制的射门,所以才有最后的结果!他之所以说射门的时候,对进球没有把握,可能是因为他在此之前,没有在这样的位置射过门,没有类似的经验,所以才心中没底。心中是没底,但是脚下,却是有底的。”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三粒进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握住的,是我们常规印象中不是机会的机会,或者说是不可能的机会!”
按照赛事组委会的赛事安排,中国队要等到第二天日本队和阿联酋队之间的那场四分之一决赛结束之后,才能知道半决赛的对手,但是半决赛的时间和场地是早已经确定的,时间是2015年的1月27日,地点是在纽卡斯尔体育场。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国队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的最大功臣汪萩并没有出现,和中国队主教练阿兰·佩兰一起出现的是队长郑志,和在比赛中同样表现出色的门将王达雷。
郑志身为中国队的队长,在面对媒体提问的时候,自然也是顾全大局,既然已经得了便宜,那就用更多的口头称赞,安慰澳大利亚人受伤的灵魂。
“这个时候,汪萩的大局观、比赛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大家能够看到,在他进行第三脚射门的时候,他所处的位置,是在武垒和余海之后的,他们之间的这次换位,是在汪萩有意识的主导下完成的!武垒和余海在前面的牵扯,给汪萩留下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我们可以看到,汪萩在射门之前,还特意观察过澳大利亚队门将的位置,所以,他这脚射门,是有意识的,并不是浪射。”
记者对此自然有疑问,阿兰·佩兰给出的解释是“保护年轻球员”。
他们是从业者,自然了解更多业内的辛秘,“伤仲永”在足坛上演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中国足坛也是有过前车之鉴的,佩兰教练既然用上了这样的理由,他们就是再渴望访问汪萩,也只能以图以后了。
“汪萩还很年轻,他有能力在未来用更好的表现,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为了他能够顺利的达到大家的期许,还请大家给他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太早、过多地让场外因素占据他的时间!”
记者们听到这个解释,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只能勉强接受。
“从这两次对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汪萩这名球员,踢球善于动脑,他才刚刚上场,和澳大利亚队防守球员第一次短兵交接,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的缺陷,并且立即就利用上了!”
“在那个进球之前,我们锋线上三名球员的站位是汪萩在前,武垒和余海分列左右,汪萩因为前面的两粒进球,引起了澳大利亚队的重点关照,这就给武垒和余海创造了更多的表现机会,武垒和余海利用这个机会,也完成了几脚射门,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我们再看看汪萩的第三个进球,他刚才也说了,在这脚射门之前,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形成进球,但是在那个时间点,他敢于出脚,敢于冒这个险,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