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大的原因是,2000之前的文艺青年,是真的存在一些文化层次的领先度的。可2000年之后,高等教育普及,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这时候,一个没文化满嘴矫情的人跟你BB,路人就反感了:谁他么没上过大学,谁他么没受过高等教育?轮得着你跟我装?
文学素养是没有的,全特么看了几句从那些文学二道贩子弄出来的心灵鸡汤,就敢出来装。
到了后来更扯淡,新媒体时代,集体变身,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里岁月静好一派婉约,到了别人的地方就开口闭口生殖器。书是没看过几本的——尽刷小红书了。
为啥呢?
因为装逼的成本低了。
不需要你费心费力的去啃大部头的名著或者诗篇,看懂看不懂都没所谓——不用你去看。
有的是新媒体的大V,用夹带私货的软文,直接把金句浓缩了塞给你:拿去,不用看全篇著作,就这两句,拿去够装逼了。
话说回来,那些笃信尼泊尔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沙雕文艺青年,其实和之前那些搭车去了趟XC就高呼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升华的沙雕……其中一部分是重合的,是同一批人群。
嗯,就是个别啊,个别的那种不坐飞机,一路沿着川藏公路搭顺风车,把自己打扮的跟吉普赛女郎一样,白天各种蹭(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