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不久以后,冯万樽迎来了他的另一次辉煌。
那是星期二的上午,李曼君将汇总的数据资料送到了冯万樽的案头,他十分认真地看起来。一匹名叫“出云威龙”的马引起了他的注意。
“出云威龙”即将出战的是周三晚的尾场,胶地一千一百五十米,负重一百三十磅,排位第五栏,骑师昆雨。
冯万樽的分析人员所提供的数据中,值博率非常之高,具体评价是,“出闸敏捷,有前速,步幅大,翻掌快。因为提前发力,末段速度不继而败。骑师的策略有值得商榷之处。”
对于马,冯万樽太熟悉了,他四岁的时候就被认为对马极其的敏感。六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他去澳门马场。那里有很多是父亲的熟人朋友,大家都要冯万樽选一匹马,冯万樽脱口而出:“四号”。在场的人都非常惊讶,因为香港人不喜欢“四”这个数字。冯良开问儿子,为什么选四号,他说,因为四号翻掌快、步幅大。结果,四号入v。翻掌快、步幅大,为什么就能赢理由很简单,通常情况下,翻掌快的马步幅一定小。别说是马,人也是如此,如果注意观察一下人们走路,脚掌接触地面时间短的,往往都是小步幅迈着细碎步子的人,这很容易理解,你不可能在前脚落地之前翻掌,翻掌的速度一定与前置腿跨出的时间相适应。步幅大了,伸腿的时间自然会长,翻掌就不可能快了。但有极少数马,翻掌既快步幅又大,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完成步幅跨度的时间极短。正因为如此,步幅大、翻掌快的马就是绝对的好马,万中难遇其一。
看到这样的评价,冯万樽眼睛顿时一亮。他立即向李曼君下达了一道命令,将“出云威龙”的资料调来。
他非常仔细地研究了这匹马的比赛资料,最后认定,技术部门提供的评价是正确的,这匹马确实步幅大、翻掌快。有了这一特性,便具有了夺冠的绝对实力,最终是否胜出,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出闸速度、骑师、排位、场地、赛事经验,等等。如果这诸多项均处于优势地位,这就是一匹毫无争议的冠军马。
冯万樽有一种习惯,发现某一匹马有可能大爆冷门时,他会适时地将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某些身份特殊的人,包括雪茄鼎爷和卦爷。事后,有媒体评价说这表示他具有博大的胸怀,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赌徒会同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有媒体说其实这正是冯万樽的高明之处,他非常直接地告诉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将投注某一匹马。为了避免撞车造成彩金被摊薄,其他人自然不会投注了。他如果将这些消息告诉普通马迷或者非顶级赌马集团,结果冷门也会变成热门,最终,他可能胜了比赛,却输了钱。
雪茄鼎爷的套路和冯万樽是基本一样的,他更依赖于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尤其是他手下有一位电脑神童,他的投注全由电脑神童得出准确的数据结论。
和冯万樽通话的时候,雪茄鼎爷同时干着几件事,左手拿话筒,右手握鼠标,嘴里还叼着雪茄。冯万樽提到某一匹马,他便用鼠标点出这匹马的相关资料。冯万樽提到“出云威龙”时,雪茄鼎父双击鼠标,电脑中立即显现了这匹马所有的资料。雪茄鼎爷不可能将所有数据告诉冯万樽,他甚至不太可能有时间将所有数据看完。他告诉冯万樽,他的电脑显示,“出云威龙”的值博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七。
值博率是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虽说每一个职业赌徒使用的公式略有不同,却也大同小异。既然公式接近,为什么结果却千差万别根本原因在于你所代入的数据。由于对某个项目重视程度的不同,评价不同,给出的数据自然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步幅,冯万樽可能打十分,雪茄鼎爷却只打了九分。而翻掌,冯万樽打十分,雪茄鼎爷却只打了八分。
别说是雪茄鼎爷,就算是冯万樽,也不会太过关注那些值博率太低的马。
接着给卦爷打电话。这次卦爷倒没有拿美女打比喻,有了上次的经验,他显然非常重视冯万樽的判断。对于冯万樽提到的所有马,他都要进行一番甄别。不过他的方法又完全不同,他所依赖的是易经。
事后,卦爷告诉冯万樽,他为“出云威龙”算了几卦,卦象显示不明显,所以他没有投。卦爷算的第一卦是出场时间。这个时间是周三夜场的尾场,卦象显示,“出云威龙”与这个时间不合,结论是凶。再算地点,沙田马场还算与“出云威龙”合,结论是不凶不吉。所跑场地是胶地,与“出云威龙”合,显示是吉。与骑师配合,卦象显示不凶不吉。与其他参赛马配合,凶多吉少。此外还有栏位、赛程、负重等,基本都是不凶不吉。据此,卦爷得出结论,“出云威龙”胜出的机会微乎其微。
此前,“出云威龙”参加了两个赛季的比赛,每个赛季各出战四场。
第一个赛季,“出云威龙“作为新班马出赛,四场都是沙田草地,分别是一千米、一千四百米、一千四百米和一千二百米。初战负重一百二十千米,赔率七十五倍,入三甲。二战负重一百二十千四百米,赔率猛降到三点三倍,结果仅拿得第四名。三战赛程场地和负重与二战相同,排位由前战的九栏变为五栏,赔率为四倍,夺得冠军。四战沙田草地一千二百米,负重增加七磅,排位靠近外栏,第十三栏,赔率二点一倍,入v。
有了如此骄人的成绩,第二赛季自然成了热门升班马。一战沙田草地一千四百米,负重一百三十三磅,栏位排在第七。按说,此役负磅、排位等各外在条件都不错,虽然是升班马,却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赛前,被很多行家看好,赔率到了四点七倍,虽然不算大热,对于升班马来说,已经够热了。可谁也没料到,它竟然跑出了第十二名,令许多人大跌眼镜。第二战,还在沙田,第一次出战胶地,赛程一千一百五十米,结果仅比上一战好一点点,跑出第十名,基本摆了尾。第三战,又回到沙田草地,一千二百米,仅列第九。第四战沙田胶地一千一百五十米,夺得第四。
同一件事,在不同赌徒眼里,得出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冯万樽很清楚雪茄鼎爷以及其他马迷不看好“出云威龙”的诸多原因,其中最大一条原因很可能是赛事的安排。“出云威龙”被安排在这个赛马日的尾场,即使此前对它有些信心的马迷,也可能会改变主意。尾场是当日的最后一场比赛,也是高潮赛事,马会对于尾场比赛往往极其重视,无论是赛事的激烈程度还是赔率的变化程度,都要显示这种激烈和高潮。马会深知马迷的心理,在比赛马的安排上处心积虑,表面风平浪静,而又暗藏杀机。经常参战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尾场看上去通常都是没有悬念的比赛,结果却往往是冷门迭出,令人大跌眼镜。只有悬念丛生,才更能引起马迷参赌的兴趣。
不仅仅是马会,练马师也非常注重尾场的激烈程度和可赌性。没有人比练马师更清楚自己的马,为了某一匹马在尾场胜出,练马师此前往往会做许多的细致工作,比如负重的变化、骑师的配备、赛程的安排,等等。如此精心安排,所为何事说到底,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爆出冷门。靠什么来爆出冷门肯定不是那些看似稳操胜券的马,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场赛事就太没意思了,也会影响马迷们下一个比赛日的投注热情。
每个比赛日的尾场比赛强将如林,这恰恰是许多人不看好“出云威龙”的原因。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看“出云威龙”,冯万樽也同样不看好。但是,他是学哲学的,此时用上了一种哲学观点,让自己努力地站在马会和练马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既然这场赛事看似毫无悬念,马会和练马师又希望制造悬念,那么,他们将悬念寄托于谁如果从这一角度思考问题,那太容易得出答案了,全场只有两匹马,具有这样悬念的其中便有“出云威龙”。
再就是骑师和他手中的马鞭。这很可能是别人没有注意而冯万樽极其关注的一个小小细节,这个细节将决定最后的结果。
上个赛季“出云威龙”出战的最后一场,是沙田胶地一千一百五十米,和眼下冯万樽所关注的这场赛事,同一场地同一赛程,甚至连骑师都相同,都是昆雨。前一场赛事,“出云威龙”负重一百三十磅,排在第四栏。栏位很有优势,可只跑出了第四。本场赛事,“出云威龙”抽到的是第五栏,虽说是尾场,但因为是胶地,场地的践踏对比赛影响较小,所以栏位比上一场略差。
前一场赛事,昆雨用了右手鞭,进入冲刺阶段的直路后,总共开了四鞭。
几乎所有职业赌徒都非常重视骑师手中的鞭,而且对此研究精细入微。看一场比赛,骑师用鞭方法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有的骑师善用左手鞭,有的骑师善用右手鞭,而有的骑师善于左右开弓,还有的骑师只是将鞭举起,并不落下,更有的骑师只是象征性地抽几鞭,而有的骑师却是鞭如雨下。用鞭不同,奥妙无穷。昆雨善用右手鞭,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旦昆雨用右手鞭的时候,马迷都知道,他希望这匹马胜出,至少希望它能跑出一个好的名次。
昆雨的右手鞭开了四鞭,“出云威龙”并没有胜出,这正是雪茄鼎爷等众多技术派高手不看好“出云威龙”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也是冯万樽同他们的分歧所在。冯万樽认定,昆雨并没有竭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他如果想胜出,至少应该开七鞭以上。整个比赛的奥妙,也就在昆雨少开的这几鞭上。
骑师多开鞭或者少开鞭,并不是造马作弊,是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的。
站在练马师的角度想一想,便理解其中奥妙了。为什么要保留其中的理由深奥无比。拿上一场比赛为例,“出云威龙”排在第四场,既不前也不后,正是赛事由最初的高潮进入沉闷的时候,受马迷关注的程度不高,即使胜出,也不够引人注目。另外,“出云威龙”的赔率太低,只有三点八倍,属于大热门,即使胜出,对马迷也难以产生心理上的刺激。再说,当场比赛,强马对阵,即使“出云威龙”放手一搏,也不一定能够拿得冠军。如果是一场明知不可胜的比赛,是拼尽全力去夺一个低赔率的t或者q,还是干脆将这当成一场练兵,以待以后更好的时机选择后者绝对是明智的。至少有两大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因为上一场比赛战绩不佳,下一场将减负重。二是成绩不好,马迷鲜有关注,赔率便会大起来。一旦胜出,引人注目的程度要高得多。无论是骑师还是练马师,都会大大地出一回风头。
如果练马师是将那场赛事当成了一场练兵,那么,他要练的是什么
简单地说,是练比赛节奏的把握。“出云威龙”的出闸比较稳定,前速较好,弯道表现也还不错,进入直道时,抢位也还可以。那么,要练的大概就是最后冲刺阶段的抢速了。既然只是训练,自然没有必要拼尽全力,只要试一试,开鞭之后,它的速度是否能跑得起来。
这就是仅开四鞭的原因,速度一旦跑起来,对于练马师和骑师来说,目的已经达到。假如他们想抢名次的话,一定会继续开鞭。